馬沙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小學學生核心素養逐漸被提上日程,受到小學教師重點關注。現階段,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小學教師的重點研究課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結果。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特別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他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料,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獲得長遠的發展。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就成了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生;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學生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熱詞,其含義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認為: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綜合表現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三個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要素,具體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旨在回歸教育常識,回歸教育本真,為學生健康成長、更好的生活服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課堂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并確保學生有真實的機會去運用和證明他們對核心素養的掌握。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有利于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給予學生發言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智力發展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問,反復講解學生不明白的部分,深化學生記憶。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鍛煉學生思考能力。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培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教師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說自身素養不高,他不可能擔負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而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是需要學校進行持續不斷地培訓、實踐,這是外在的。更多的是來自教師的自我覺察,自我驚醒,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本體和實體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我們應該加強師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他們的品行往往是通過對老師的模仿來進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師一般具有某種權威,甚至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作為教師,總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塑造學生的心靈。所以,教師行為本身就履行著教育職能,教師本身的道德品質乃至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此意義上講,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道德修養的形成起著特殊的重要作用。無數事實說明,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就要求學校加強師德教育,做老師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
三、家校社會相結合,共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家庭是影響一個學生的最重要的場所,原生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所以,孩子素養的提高和父母密不可分,良好的父母形象,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都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有利于孩子的素養提高。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表率,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是為人父母必須做的。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素養的有效途徑。孩子在學校和家庭接受的教育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并得到正確的輔導,有助于孩子質的飛躍,比如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的社會團體,培養孩子的愛心,帶孩子參加一些藝術方面的社會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眼界和藝術修養。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帶孩子去旅游,去認識大自然,去認識這個世界。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會教會孩子們很多東西。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作為孩子更容易被影響,所以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周圍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外部的鄰居、孩子同學等各方面。不要等孩子發生不好的變化才發現問題,可能已經晚了。
四、豐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需求。
讓學生在課程中提高學生,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為此學校應建立有效的課程體系,開發多元的校本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體驗。閱讀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從小就開始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素養的提高非常重要,我們的孩子可以從好書中汲取豐富的養分,這些可能是父母和老師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借助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興趣愛好,激發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摘抄閱讀筆記,讓學生與偉大的靈魂對話,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積極開展各種主題的朗誦活動和校園劇,讓學生在誦讀和表演中理解主題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開展書法展覽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各種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和練習,讓核心素養更是深入學生心中。從不同文體的教學到不同主題活動的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帶領學生理解核心素養,利用語文課堂讓核心素養深入每個學生心中,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明確做人標準,培養他們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將之滲透到其他學科,使語文核心素養深入人心,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小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小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國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培育策略探究
【2】劉琴 基于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