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瑜
摘要: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在增加。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本文主要從經濟進步、通過膨脹、驅動力、格局變化等多個角度來分析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發展;世界經濟;影響研究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環境下,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轉變,很大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保持穩定。中國GDP總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約為20%,為世界經濟發展助力。當下,世界經濟環境較為復雜,中國唯有實現穩定、高效的發展,才能夠在世界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穩定作用
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與世界經濟實現了深度的融合,兩者間的依存程度在不斷加深。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在不斷增加,世界經濟一體化是必然的趨勢。中國經濟的穩定,也關乎到了世界經濟的穩定。當然,世界經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經濟,世界經濟環境穩定,就會為中國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而中國經濟的穩定,也會反過來促進世界的就業、資源、金融發展情況。如果中國經濟出現不穩定的情況,世界市場也會發生變動,由此可見,中國經濟是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促進全球經濟多元化發展
中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中所承擔的責任也在增加。中國堅持開發發展的原則,扭轉了世界經濟中存在的不平衡和壟斷格局,建立了高層次的開放格局,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當下,中國積極的參與到了世界經濟治理之中,并取得了話語權,致力于構建利益發展共同體。在實際經濟中,中國經濟的交易方式是以人民幣的形式進行的,這為世界貨幣交易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渠道,防止出現壟斷或單一階段的情況,有效抑制了世界貨幣系統風險發生的概率。中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了世經濟治理、貿易投資、產業技術發展等活動中,維護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推動全球化進程,擴展經濟發展路徑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了對外開放的原則,這在保證中國經濟穩定的同時,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中國經濟增加的支撐點。中國在開放觀念的引領下,與世界經濟接軌,擴展經濟格局,增加了與世界經濟間的聯系。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的參與者,也是世界經濟增加的共享者,其對世界經濟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從中國經濟的發展歷史中不難看出,在經濟的開發下,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增加,經濟從傳統封閉的狀況,轉向全球化發展,呈現逐層增長的模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秉承改革開放、開放發展的理念,維護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可以相互借鑒經驗,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開發性發展,增加自身的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1]。
二、中國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領域的技術進步
在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全球產業實現了細化分工,資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勞動資源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際貿易往來增加,很多國際集團都在中國設立了管理、研發、采購等分公司,世界產業逐漸向中國轉移。對外貿易的增加,讓中國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上占據了重要的階段,為中國經濟增添了動力。世界經濟也因中國的加入,變得多元化和立體化,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年均出口貿易增長約為18%,尤其加入WTO,實行開放政策后,這一數值又有顯著的增加,遠遠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當下,中國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精細,勞動資源豐富,水平提高。對外開放提高了我國和合作伙伴共同的專業化水平,讓世界的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也讓分工體系更加科學的發展。
中國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世界技術的傳播和創新能力,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初期,多是模仿其他國家。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國經濟已經不能滿足于簡單的模仿,而是要實行創新,利用新技術來提高自身產品的價格和競爭力,擴大經濟收益。世界上很多擁有先進技術的國際集團紛紛在中國開設分公司,帶來了新的技術、資源、理念,也為中國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這些新技術成果的傳播,積極的推動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中國的發展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支撐,中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購買國際專利,推動了世界知識經濟的應用和轉化。
三、中國經濟體系的完善,利于發展中國家借鑒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調整了自身的發展戰旅,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提高了本國的經濟,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在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國際經濟交流中,中國成為貿易的帶動者,起到了示范效應。分散聚集工業化資本,國有企業股份制轉型,助力鄉鎮和民營企業發展,積極引入外資,并購原有企業,引入跨國企業,形成資本金融市場。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形成產業資本,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以制造業推動國家的工業化發展,利用制造業來提高能源和公路等開發,擴展內部消費市場,促進市場升級,向出口化和外向化轉型。發展中國家也要積極參與到國際經濟活動中,以制造業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以經濟示范區帶動經濟發展,可開展經濟示范區和非平衡發展戰旅,促進全局和進步特色發展,還可建立開放性的產業園,提高帶頭作用。選用先進技術,提高創造力,促進產業集成化發展,利用科技帶動產業發展,同時還可以參與經濟組織,提高國家的資本競爭力和經濟活力。
四、中國發展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
中國發展打破了世界范圍內所固有的格局,讓經濟中心向東部地區移動,這也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世界經濟格局是不斷變化的,上個世紀,西方發達國家的GDP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在近年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提高,改變了原有的經濟格局。中國經濟占世界的比重約為4%,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在改革開放的進行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很多生產要素更具活力,在資源配置和產業空間上都呈現較大的動力。中國經濟有了更大的對外開放空間,加快了經濟改革的步伐。在世界新一輪產業戰略中,中國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會,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市場內所擁有的國際資源在不斷增多,帶動了中國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為經濟增長起到了刺激作用。從國際戰略發展情況來看,世界產業轉移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也轉移了國際重心,中國在世界中的影響力在增強,且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將會保持這種趨勢。
五、中國發展穩定世界通貨膨脹
中國經濟具有低成本的優勢,可以穩定世界經濟。當下,雖然中國勞動力成本較以往有所增加,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著明顯的優勢。中國的人力和土地資源,增加了中國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中國的出口貿易不斷增加,且出口價格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界通貨膨脹,穩定了世界經濟。即便在金融危機的作用下,中國經濟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高度的認可,積極穩定了世界經濟。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據的比重在不斷增加,明顯抑制了通貨膨脹,中國經濟處于低波動的狀態。在世界經濟中,中國發展的穩定作用至關重要,可以對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不利因素有所減緩,還幫助經濟受損國家復蘇經濟,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的貢獻。
六、中國成為世界服務和商品的重要消費市場
中國發展提高了公眾的消費水平和能力,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中國已經晉升為中等收入國家,城市化建設加快,居民正在奔向小康時代。消費人員的消費能力和空間都有所提高,有著積極的消費意愿,更偏向高檔次的消費。在消費市場中的中堅力量就是中等收入人群,他們有著相對較高的品質要求,中國將成為世界范圍內重要的消費市場。以蘋果手機為例,中國市場上蘋果手機的消費量占世界市場的一半作用。在國際旅游方面,更多的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境外游客數量不斷增加,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大的旅游客源地。
在改革開放的促進下,中國得到了飛速發展,中國經濟水平和實力也在不斷的增加。中國已經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在世界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不斷的增加,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國要秉承著創新、開放、共贏的理念,積極的參與到世界市場中。尊重知識,倡導創新,關注民生,保障權益,以優化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麻澤楷.如何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J].知識經濟,2019(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