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華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經營管理均發生了深刻變革,這給人們的生產、工作、消費等活動均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更高的效率。在我國金融領域中,互聯網技術以及相關運用更是及早地介入其中,從簡單的支付結算到單一的理財管理,再進一步拓寬到融資服務,徹底改變了居民對金融業態的認知。基于互聯網金融技術的進步與普及,以及居民財富的快速積累,金融科技下的財富管理以其門檻低、便利性強而逐漸走進千家萬戶,特別是更易于被新生一代所接受。無論是對于傳統的“銀證保”還是新型的金融科技公司,財富管理業務都將是其未來客戶開發和獲取盈利的龐大市場。本文試圖就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財富管理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財富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逐步規范和發展成熟,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在互聯網金融僅僅依靠資金流和信息流即能獲取海量用戶的背景下,傳統金融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客戶,在財富管理領域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力圖在為客戶提供資金保值增值服務的同時,不斷提升客戶粘性,壯大客戶群體。有了互聯網的依托和引領,金融行業想在財富管理領域不斷開拓新的業態,就需要不斷地挖掘客戶需求,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財富管理業務的長遠發展。
1.我國當前互聯網發展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在其發展的歷程中,其本身就帶著互聯網和金融業特有的印記。我們在談及財富管理領域時,必然繞不開互聯網發展方式與金融發展方式的話題。結合時代的發展背景, 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如下全新的特點。
1.1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以互聯網載體為基礎的金融發展,主要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為依托。在其發展過程中,因其強大的傳播和覆蓋能力,使得普通居民均能便利地獲得相關資訊顧問服務。在傳統的金融領域,普通的消費者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來源,較難接觸到金融資訊顧問信息,造成傳統金融業的財富管理發展始終處于較慢的發展階段中。但是在互聯網模式下,互聯網對信息的處理有著較強的共享性,這一互聯網特性與金融業發展的結合,直接造就了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特點。
1.2互聯網金融的信息性。金融需求無時無刻不存在于居民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從網絡購物到虛擬服務,從搭乘出行到外賣點餐,均離不開金融結算的支持。正是由于有了這些覆蓋我們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應用場景,互聯網金融才能快速植入這些場景并有效地激發金融服務需求的基礎。同時,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金融顧問服務業務,例如基于大數據的支撐,各類經紀服務、智能理財等業務相繼出現并融入到金融服務中,為消費者提供各類咨詢顧問服務。
1.3互聯網金融的生態性。金融行業所經營產品就是各類金融資產,通俗地講就是錢。就這一屬性而言,整個金融行業都在圍繞著同一個產品在不斷開發,只是衍生出了不同的服務分支。既然是同一產品,那么就必然具備一條相對固定的運作鏈條,從而構建出一整套的金融服務生態圈。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開發與遞進,解決了如何統籌這一獨具特色的金融生態圈的問題。
1.4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疊加性。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互聯網金融的線上交易活動,打破了時空概念,不再依賴于物理網點的接觸,其金融產品的真實性、合法性難以把控。再加上強大的信息網絡能在短期內完成大規模資金歸集,一旦發生風險就會在極短時間內造成巨大損失。二是我行監管立法起步晚,至少較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明顯滯后。創新過度、營銷過度等情況讓人眼花繚亂,大量P2P公司“暴雷”也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三是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在信息保護上難以做到零漏洞,很多不法分子就會利用漏洞來謀取私利,以至于發生很多起網絡信息泄露事件,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財產安全。
2.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財富管理創新思考
2.1將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有機融合。金融科技的優勢在于強大的信息傳輸和計算能力,而財富管理則必須依賴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將二者有效結合,優勢互補,方能實現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單一的線上運營。必須開發和推廣一些結構簡單、底層資產清晰、保值增值邏輯強的產品,用戶能充分理解相關條款和產品屬性,并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照單抓藥”。這適合那些風險偏好低、能快速高頻交易的長尾用戶。二是線上向線下引流獲客。即基于互聯網信息的傳播特點,對于個性化需求強、金融資產大的客戶,從線上轉線下,通過一對一溝通制定雙方均滿意的財富規劃方案以致達成交易。三是線下向線上引流。對于能基本覆蓋保障功能和投資功能的產品,按照客群分類,將適合某一類客戶群體的產品予以打包組合成標準化產品,引導客戶直接在線上交易。
2.2構建完整的產品開發體系。傳統金融機構應基于已有的存量客戶,對客戶進行細分和精準畫像,根據每類用戶的年齡、知識結構、風險偏好、行為特征等,分別設計和推出不同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差別化需求。例如針對普通的工薪階層,需要考慮其基本養老、醫療保障需求,并進而研發出一些風險基本可控的定投類投資產品。針對中低收入人群,應側重于養老、醫療及子女交易保障的風險低投資產品組合,而對于高凈值客戶則需要考慮其財富傳承、稅務籌劃、投融資服務體系等等。傳統金融機構,應充分了解客戶,圍繞客群分類來研發金融系列產品,并做出快速反應。
2.3基于金融生態圈提供一攬子財富管理服務。財富管理要做大作強,必須貫穿于工作、學習、住房、醫療、創業、養老、傳承等整個財富創造和積累周期。例如從孩子出生開始,財富管理就已經開始,將涉及到教育、醫療的財富管理;創業階段,涉及信貸融資、企業投融服務、稅務籌劃、資金利用等;成家立業階段,涉及住房金融、消費金融以及上一輩養老和后代教育資金籌劃;事業有成后,涉及企業利潤分配到個人的稅務籌劃;年長時又涉及企業交接、財富分配與傳承等問題。通過全程介入整個財富創造和管理周期,不僅有助于豐富金融產品,更重要地在于整合各項資源提升客戶粘性。
2.4 優化財富管理平臺工具。為促進我國傳統財富管理機構在財富管理方面獲得健康發展,需以互聯網的大數據作為構建金融平臺的重要標準。構建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拓展信息渠道,掌握更多客戶信息。金融機構也可以基于自身的網絡平臺,與頭部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共享客戶信息,共同服務客戶。如此不僅能夠快速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還能夠及時制定符合客戶的產品方案,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
2.5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引進,提高技術水平。互聯網金融實質上就是一種金融活動,只不過與金融活動的載體不同。所以,想要提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水平,首先要引進既懂金融又懂科技前沿技術的人才,才能不斷優化互聯網金融以及財富管理成果。因此,要加強對這類人才的挖掘和培養,以促進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業務的長遠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互聯網行業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傳統金融機構財富管理在互聯網金融管理背景下逐步轉變為門檻低、便利性強易于被新生一代所接受的財富管理形式,改變了居民對金融業態的認知。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信息化、生態性及風險疊加性對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金融行業應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引進,提高技術水平,將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進行有機融合,構建完整的產品開發體系,優化財富管理平臺工具,提供一攬子財富管理服務,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提升客戶粘性,以求推動我國金融行業財富管理工作優化,促進財富管理業務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建芳.互聯網金融下期貨公司的創新與改革[J].財會學習,2019,(23)135.
[2]關宏.淺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創新和財富管理[J].北方經貿,2019,(10).105-106.
[3]李杰堯.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財富管理的影響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