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7世紀末期,奧地利開始出現了傳統的職業教育。二戰結束之后,奧地利百廢待興,在教育方面開始實行改革,開始擴大高等教育。1962年頒布了教育法,增設不同類型的學校,同時也發展擴大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奧地利的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覆蓋面廣和普及程度高的職業教育體系。可以說今天奧地利的職業教育,不僅加強和提高了民眾的普通教育水平,而且保障和促進了奧地利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奧地利 職業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F240;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085-02
引言
奧地利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使其教育體系逐步完善,而且適應了奧地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奧地利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奧地利職業教育的特點入手,分析奧地利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其如此完善發達的原因。可從中探析奧地利職業教育對教育發展的意義以及對中國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奧地利職業教育模式及特點
(一)奧地利職業教育模式
奧地利的教育體制大致分為兩個方向。學生首先必須接受為期4年的小學普通基礎教育。第二階段的4年中學教育則分為普通教育高級中學(文理中學初級階段)和普通初中。而其中的普通初中就已經開始為之后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做準備。在初等義務教育結束之后,沒有上高中的學生要進入職業學校學習一年,這樣就使得義務教育的普通教育與職業定向教育相連接,學生結業后即可就業,這是稱之為PS(Polytechnische Schule)職業教育形式。
升入高中之后,普通教育高級中學(文理中學高級階段)是為奧地利的綜合性大學做準備。其余不想或者不能上大學的學生進入所謂的低專學校學習4到5年。這其中又分為5年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BHS Berufsbildende hoehere Schule),2到4年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BMS Berufsbildende mittlere Schule),以及3到4年的雙元制職業學校(BL/BS Berufslehreund Berufsschule)。進入低專大學學習的學生以及上面提到的接受PS教育的學生就是奧地利職業教育的組成群體。
PS這種職業教育要求進入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后,方可找工作。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則在注重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加強理論與基礎知識的學習,畢業后可進入大學的相應專業繼續學習,也可以直接找工作,并在三年實踐之后獲得工程師資格(HTL)。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也同樣強調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術的學習,畢業三年后可獲得“師傅”資格。雙元制職業學校是學校與企業共同承擔培養學徒工的責任,每年要有10周時間參加企業培訓,主要培養生產一線的工人,奧地利的職業教育模式因此逐步發展成型。
(二)奧地利職業教育特點
首先,奧地利的職業教育涵蓋的層次較全面。不論是初中畢業,還是高中畢業,國家都為其準備了相應的發展道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保障了教育發展不會出現缺口。職業教育的培養,不僅包括了工程師或者技師,而且還包括了生產線工人。另外還有一些幼師和護理人員等,涵蓋的職業范圍也比較廣。與此同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培養適應社會市場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除此之外,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也是其鮮明的特色。以雙元制職業學校為例。學生要在雙元制職業學校學夠3到4年,每年要求10周的企業培訓。[1]要求要在理論知識合格和學徒期滿的情況下才能畢業。這樣的制度將企業培訓與學校的教育聯系起來。企業要為職業教育的學生制定培養計劃,與此同時還要提供帶領學徒工的師傅。這樣職業教育的發展就符合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合格的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又為企業提供了可適用的人才。總體上,節省了企業成本與社會成本,學生不需要另外再找實習工作,因為有企業的參與學校也可以及時更新理論知識和發展計劃,企業也節省了再次培訓員工的成本。
兼顧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前途選擇。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就業目標,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指導學生選擇職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迷茫,對自己未來有明確的規劃,解決就業問題。
二、奧地利職業教育發達的原因
(一)政策體制因素
2001年的時候,奧地利學校的43%是初級職業教育學校,11%是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8%是高級職業教育學校,青年人中的80%是通過職業教育學校學習和畢業的。[2]那么職業教育在奧地利如此大的比重,在青年人中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什么呢?
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是其重要推動力。除了上述提到的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投資學生的職業教育外,政府也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在雙元制職業教育學校中,在企業的培訓費用是由國家和企業共同承擔的。很多大企業將技術設備捐贈給學校,使學校在教學設備和基礎設施上保持優越性。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商會、企業家協會、工會等都大力興辦和促進職業教育。例如在奧地利的雙元制教學中,行業協會主要負責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協調工作,根據行業的技術發展情況,每1~2年組織有關人員對教學大綱修訂一次,配合企業的要求組織教師召開新技術研討會,組織本行業的技能競爭等。[2]這些政府與非政府的組織合力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繁榮發展。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于完善的教學體制。首先,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是通過師范類大學學習,取得教師資格,獲得教育部門認可的,這保證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其次,教學計劃權威嚴密。奧地利學校的教學計劃是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制定的,學校可自行調節的部分也需要上報相關的部門,這樣的教學計劃較權威和具有科學性。最后,學生的畢業考核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由國家統一安排,保證了職業教育的含金量。這樣一個完善的教學體制,從教師到教學計劃,再到學生的最終培養,都保障了職業教育的高水平和完整性。
(二)社會環境因素
奧地利職業教育能夠長足發展在于及時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奧地利推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奧地利教育部門提出了“學校4.0”(Schule4.0)的數字化發展戰略。面對現在無處不在的網絡和社交媒體,為了適應市場與經濟的需要,學校開始提供網絡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字和技術媒體的使用。數字化發展戰略包括了四個方面:在小學階段開始展開數字化基礎教育,培養具有數字化能力的教師,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IT設備,建設或開發數字化學習平臺或工具。[3]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網絡媒體和網絡程序的使用技能,提高學生對網絡媒體等使用的批判性思維;而且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擴展了教師能力。數字設備與數字平臺也補充并革新了傳統的教學上課模式。因此,這種緊跟科技發展潮流,適應網絡時代發展的措施,不僅促進奧地利的職業教育的發展,也讓奧地利的整個教育都保持競爭力與活力。
為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奧地利推動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發展,職業技術高級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可進入大學繼續深造,這樣的滲透融合提高了職業教育的水平與含金量。與此同時,奧地利職業教育著重強調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相結合,學生要培養認真、負責、嚴謹工作態度,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三、奧地利職業教育的意義與啟示
(一)奧地利職業教育的意義
奧地利的職業教育極具借鑒性,不僅對本國的發展,對全球的教育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奧地利職業教育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培養了經濟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這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時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職業教育更多是因材施教,奧地利這種多層次,覆蓋廣的教育發展模式,為更多想要接受教育的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格局。此外,職業教育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與文化素養,這有利于全社會人的素質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奧地利的這種教育模式對其他國家的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歐盟近年來推出了職業教育推動“歐洲2020戰略”,旨在解決歐洲一些國家的結構性失業,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一些失業率高的國家,借鑒奧地利等國的職業教育經驗,降低本國的失業率,促進青年就業等都可見職業教育的優越性。[4]
(二)奧地利職業教育的啟示
我國目前發展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時期,急需方方面面的技術型人才攻堅克難,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也開始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天津職業技術學院借鑒雙元制在物流管理方面成功發展。但是,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還有問題亟待解決。
從教育體制入手,不僅要提高職業教育學校教師的資格水平,也要提高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水平。可以借鑒或引入奧地利職業教育的先進教材和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本土化的改造,讓其更適應我國教育的發展。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目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學校培養的職業人才與企業的要求相矛盾。應建立校企合作的伙伴關系,鼓勵企業對學校進行投資,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最終形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提高職業教育在社會的地位。當前我國,存在學歷歧視的社會現象,一些用人單位首要的用人要求就是高學歷,這恰恰忽視了是否學歷適合工作要求的事實。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不僅要求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提高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逐漸改變社會對其學歷低、技能差的固有印象。政府及社會組織也應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投入到改革職業教育,提高其教育水平、素質和社會地位的行動中來。
四、結束語
奧地利職業教育包含廣泛的教育涵蓋層面、切實結合理論與實踐、推動企業的積極參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教育特色。政府的大力扶持、企業的積極參與和行業協會的積極投入,完善的教學體制促進奧地利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及時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教育數字信息化改革,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也是其興旺發達的原因。這樣的職業教育不僅對本國的經濟、競爭力和教育資源公平分配有積極意義,也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有借鑒意義。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存矛盾,可以通過借鑒奧地利的先進經驗加以解決,以促進我國教育的長足發展并滿足國家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呂惠敏.奧地利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及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4(11):124-125
[2] 常麗新.奧地利職業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03):15-16
[3] 趙文平.奧地利“學校4.0”數字化發展戰略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9,41(01):10-16
[4] 王迪.職業教育推動“歐洲2020戰略”.(2017.10.31)http://world.people.com.cn/
n1/2017/1031/c1002-29617568.html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作者簡介:祝明明,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語語言文學。)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