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柳
摘要:問題意識是每一位小學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素質,其不僅影響著學生平時的認知發展,更直接決定著其數學核心素養塑造。而且,在問題意識的驅使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探究數學內涵、感知數學魅力的能力也會得到切實提升,更利于學生完備認知體系的構建。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發現、認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源自其認知領域的各類困惑、疑慮自會得到充分化解,更利于其認知遷移與素養培育。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應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導向,并結合學生認知特性與具體教學內容,切實優化教學措施、靈活搭建問題生態、深度開掘學生潛能,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提供鋪墊。而且,受到問題意識的引領,學生學習數學的創造性、延展性、發展性也會獲取全面增強,不僅可提升教學效能,更利于學生認知升華。且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為師生、生生交流、研討、探究數學問題提供助力,以推動學生問題意識的全面發展,實現對學生認知視域的拓展與數學核心素養的塑造。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
一、變革思想觀念,鼓勵學生在自主發問中培養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旨在促進學生思維、認知、理解等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借助一些輔助性教學活動的實施,來促進學生認知夙愿的釋放。而長期以來傳統思想觀念與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已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其問題意識的培養,也慢慢陷入了桎梏。對此,教師應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并結合對新課改思想、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內涵的學習與領悟,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探析等,重構小學數學育人生態,并借助對各類教學活動的設置、教學問題的引入、教學素材的利用,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自主發問、自主探究、自主實踐中突破認知困境,找到自身認知領域的各類缺憾,以強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來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例如,在開展“重量單位”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橡皮、蘋果等生活物品,然后設問:大家猜猜看,你所看到的這些物品大概有多重?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教師鼓勵其將自己猜測的重量寫下來。然后拿出電子秤,讓學生排隊逐個稱量,并將所稱量的重量與自己猜測的重量進行對比,以彌補學生抽象思維不足的缺憾,幫助其獲得對于“重量單位”這一抽象數學內容的深入理解與充分掌握。讓學生在探究、感知、體驗中獲得問題意識的發展。
二、構建和諧氛圍,帶動學生在思辨探究中提升問題意識
融入歡悅、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領域,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自會慢慢確立,其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得到充分放松,更愿意在彼此之間的互動、探究、思辨中解疑釋惑,為問題意識培養提供鋪墊。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指導時,應以學生認識實際為參考,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意在課堂引入一些學生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場景、故事、競賽、猜謎等素材,進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自主提問,并為學生留出比較充足的思考時間,倡導學生主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看法、觀點,尤其對一些學生所提出的一些具有創造性、深入性、發散性、延展性的問題,更應給予鼓勵和肯定,并組織學生在分析與探究中判別其科學與否,以培育學生的提問勇氣與自信,來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開展“方程”有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入“雞兔同籠”問題:當兔子和雞在一起時,有15個頭,40個腳,那么請問兔子和雞各多少只?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即時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并和學生一起根據已知條件對每一種假設情況進行驗證。借助探究性教學問題功能的彰顯,組織學生在問題中開展思考,進行分析,經過不斷的假設、推斷,實現對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
三、設置鮮活情境,引領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發展問題意識
數學的內涵比較豐富,外延更為寬泛。而鮮活且生動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則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注入了新鮮血液。因此,為了切實調動學生參與實踐、自主設問、思考感知的熱情,教師應加強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以組織學生的研討、分析、思考中發展問題意識。而且,隨著師生、生生之間對于問題分析的深入,其認知也會慢慢獲得蛻變,很多看似復雜的數學知識、問題、內容等也會迎刃而解。尤其在學生產生認知分歧,遇到不同困惑時,其更愿意在思維碰撞、認知交互中獲得問題增強。例如,在開展“加法和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即時引入“認識人民幣”有關的教學內容,并將教室環境模擬為一個小超市,引入問題:小明現有100元錢,計劃在超市購買文具,其中,作業本價格為5元,圓珠筆價格為1元,而書的價格為10元,文具盒的價格為3元,那么如何購買才能夠使這100元正好花完呢?由于這一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體驗關聯比較緊密,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又如,在開展“乘法口訣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游戲的方式來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在課堂引入“擊鼓傳花”游戲,讓班級學生圍成一個圓圈,互相傳遞寫有“乘法口訣表”的卡片,待到鼓聲停止時,手持卡片的學生便按照同學要求來說出“乘法口訣表”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內容,在游戲輔助下的問題情境內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塑造。讓學生在更為直觀、具體、形象的認知體驗中,慢慢建立起基本的問題意識與判別能力。
四、結論
總之,問題意識是創造能力、創新意識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質疑精神、探究意識、發問品質,其問題意識的培養自會慢慢實現。而且,傳統思想觀念引領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嚴重制約了學生敢于發問、設問、提問的能力產生,更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塑造。以致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習慣了按部就班的認知模式,其問題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基于此,教師應重審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意義與價值,并以學生認知現狀為基礎,從不同層面來強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且通過對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模式的變革、教學措施的優化、教學路徑的延展等,為學生搭建探究質疑、自主發問、積極思考、研討思辨的平臺,讓學生在各類問題的輔助下,積極參與至數學教學活動領域,切實提升自身問題意識,獲得身心發展需要的滿足與數學綜合素養的塑造。
參考文獻:
[1]徐金如.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7):108-109.
[2]徐慶,梁桂蘭.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的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3):31-32.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萬秀小學 ?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