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青
摘要:小學高段益智課堂的教學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核心目標的。在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教師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各種系統、連續、有效地進行思維培養與鍛煉等益智教學活動,可以幫助讓小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思考體會,提升小學生邏輯思考的品格,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邏輯思考習慣。基于此,本文進一步探討了在我國小學數學高段進行益智課堂教學的模式與策略,以期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數學內涵;學生興趣;小學數學;益智課堂
前言:
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鍛煉,學生的思維。小學高段數學益智課堂可以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擺脫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的枯燥學習狀態,能夠主動、積極、樂于學習新知。小學高段數學教師應該科學利用益智課程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知識得到靈活運用,從而使得思維得到發展。
一、學習興趣的激發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起點
對于那些好奇心強、好動愛玩的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說,只有當他們在這個階段對于數學已經有了濃厚的興趣與激情,才能夠投入極大的時間精力到進行學習與研究。在這時,小學高段數學教師應該將引進集趣味和益智于一體的,以益智工具類游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數學益智教育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在數學課上的智力參與,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這一課的過程中,小學高段數學教師可以帶學生領略神奇的魔方,在玩魔方過程中認識長方體,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高思維品質和手腦靈活性。小學高段數學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七巧板、魯班鎖等傳統玩具,來激起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欲望。而且學生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就會碰到各種問題,這樣也就可以很好地培養出學生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為以后進行數學課堂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用心設計教學環節,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對小學數學高段益智課堂要重視起來,不要怕占用課堂教學時間,也不要怕麻煩,用心設計好課堂每個環節。
(一)教學時要層層遞進,逐步探究
益智課堂雖然以學生自主為主,但教師的點撥反而更是重要,要點在非點不可的地方。例如,在用4張牌算出24點時,相當一部分學生會把牌面上的4個數字胡亂湊數。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利用一些規律教學,比如哪些數字相乘可以得到24,有3x8、4x6,所以我們就要把這4個數學想辦法湊成3和8、4和6,再進行乘法計算。學生利用老師的這種方法,比自己胡亂湊數命中率更高。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看3想8,看8想3,看4想6,看6想4。”當然還有其他的算法,只不過是這兩種命中率比較高,對此,還可以采取逐步探索的辦法。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數學是注重方法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方法的指導,先“扶”后“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熟悉和掌握。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習方法指導,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增強遷移的能力,使學生更會學習。如在學習“倍數和因數”時,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學習過程中要思考問題,學習后要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學有所得。這種問題意識的學習方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上課更加專注。
(三)游戲挑戰,實現超越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算法后,教師可以設置趣味闖關游戲:每個關卡就是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出來則順利通過,沒有算出來則要回到起點重新開始;設置的關卡一關更比一關難,讓學生熟悉掌握所學知識:接下來就要運用實踐。如在“算24點”這節課時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拿撲克進行實際游戲比賽,比起單純看數字,在紙上進行計算會更有效率,每組看看誰最后牌沒了就算贏。有比拼,有游戲,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在這種熱鬧又緊張的比拼氣氛中,他們會覺得數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符號,而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即使有個別不會的同學也會積極學習,唯恐自己輸牌。
技巧是在實踐中練出來的,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與同學比賽,或者回家后與父母比賽,多加實踐。不僅能夠開發學生智力,讓學生對四則運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比枯燥地給出一些練習要來得有趣,學生抵觸心理不強,也會興致勃勃地去完成,另外還增進了親子關系,真是一舉多得。
三、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開展益智課程,要讓學生動起來,也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嘗試、摸索、操作,發現知識的規律,培養學生細心、專心的習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際操作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之一,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益智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數學知識。學生的奇思妙想、精巧構思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讓學生動起來,還應該以趣味作為引導。
例如,“算24點”是一種有趣的撲克游戲,也是一種數學游戲,體現了數學的魅力,是一種很好的益智游戲。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引導學生說:“同學們平時在家和父母玩撲克嗎?都玩的什么游戲?規則是什么?你是贏得多還是輸得多?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撲克游戲,學好了回去和父母進行比賽,看這回是誰贏得多。”學生聽了一定大感興趣,上課的積極性會馬上被調動起來。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除了問題導入以外,還有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等形式,能夠讓課堂呈現多姿多彩的變化,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
總結:
數學課程是注重思維的課程,而小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表達能力較弱,抽象思維不足,缺乏探索精神。所以,要培養學生自信、愛表達、勤思考的習慣,為益智打好基礎。小學生年齡雖小,邏輯能力目前略微不足,但思維活躍,聯想豐富。小學高段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這些的思維特點,并結合教材益智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體現趣味性,以玩具為媒介,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淺談益智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高中版),2020,(1):648.
[2]張素鳳.打造益智課堂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J].魅力中國,2018,(10):203.
浙江省義烏市廿三里第二小學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