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萍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前階段幼兒的教學工作開展,也面臨著更高的挑戰。幼兒作為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在學前教育階段滲透環保教育,培養節約環保的美德,有助于更好的立德樹人。因此,教師也應當圍繞這部分內容展開有效的教學模式探究。
關鍵詞:幼兒;環保意識;培養策略
前言:
隨著全球變暖的整體趨勢不斷加劇,幼兒園階段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學習習慣和品質有助于更好的立德樹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參與到環保過程當中。
一、日常開展環保教育,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學前階段,教師如果想要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日常課堂上課過程中會學生講解環保的諸多理念,并且讓學生養成環保的意識。由于幼兒階段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較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也應當注意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設計更加合理有效的環保教育小課堂,讓學生一邊聽從教師的講解,一邊培養個人的環保觀。
例如:幼兒園的活動課上,教師可以把大家帶到教室里共同看一部關于環保的紀錄片。比如海洋中的一只大海龜,因為人們過分的往海洋里面扔塑料垃圾,海歸不小心把一根塑料吸管給西到了鼻腔里,以至于很多年來這根吸管在海龜體內都無法降解,海龜只能夠常年忍受這樣的痛苦。當學生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學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幼兒在看完這部影片之后,表現比較激動,教師可以讓幼兒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如果幼兒在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后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教師首先要對幼兒進行口頭上的引導,比如提醒幼兒換位思考,如果一根吸管插在自己鼻子里整整一天的時間,大家能不能接受?那么一根吸管插在海龜的鼻子里那么多年,海龜又該有多么難受啊?通過影視作品引起幼兒的共情,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滲透環保的理念,讓學生外出游玩的時候注意,不要隨地丟垃圾,尤其是不要制造難以降解的海洋垃圾等等。在選擇紀錄片的時候,教師尤其要注意的是學前階段的小朋友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對于很多影視作品的理解能力不夠好的情況下,教師最好是選用帶有中文配音,并且畫面比較清新,自然的內容來為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滲透環保觀念。
二、課堂制作環保手工,培養環保節約理念
在對學前階段的幼兒開展教學時,教師會發現很多小朋友在手工課上的表現比在理論課程的表現要更加積極,這就說明學生對于手工課的學習興趣是比較高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開展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比如讓學生制作一些和環保有關的小手工來培養學生的環保節約理念。
例如: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家庭的節約理念越來越淡,相當一部分家長從小就不太注重培養孩子養成環保節約的生活習慣,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幼兒教師的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轉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制作一些小手工。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每人在家中拿一只廢棄的紙杯,到幼兒園來制作小手工玩具。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會常備一次性紙杯,但是這些紙杯通常情況下都是用完一次就被扔掉了,非常可惜,造成了一些浪費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這些紙杯搜集起來。用剪刀和膠水將三個紙杯進行整體剪裁,然后用膠水進行粘貼,就能夠得到一個比較有創意的簡易小花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花盆中裝滿營養土,用來種植多肉植物等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學生制作完手工花盆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小朋友們,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過咱們家里的這些一次性紙杯,通常都是用過一次就丟掉了,非常可惜,為了不浪費這種寶貴資源,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幾個紙杯通過剪裁和粘連做成一個個小花盆,這樣我們既減少了一次性紙杯的浪費,又給家里節約了購買花盆的金錢,是不是非常劃算呀?”通過讓學生掌握一物多用的手工技巧來培養學生的環保節約理念,也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三、教師家長積極互動,雙向滲透環保觀念
環保意識的培養是一件非常整體的事情,教師應當注意幼兒環保理念的形成不僅需要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中的大力引導,更需要幼兒在家庭生活中養成環保節約的生活理念。因此,在開展環保教育,幫助幼兒樹立環保節約意識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和家長形成有機的互動聯系,讓家長也積極參與到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過程當中來。
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環保節約理念,教師會在教學活動中組織幼兒學習垃圾分類的有關知識,現在課堂上準備好不同類型的四色垃圾桶,以及一些生活垃圾,讓學生明確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及果皮等應當扔到綠色桶里,主要包括:剩菜剩飯與西餐糕點等食物殘余、菜梗菜葉、動物骨骼內臟、茶葉渣、水果殘余、果殼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殘枝落葉、廢棄食用油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提醒學生讓有害垃圾進危廢處理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把可回收物重新收回、利用、變廢為寶;將濕垃圾分出去堆肥,滋養我們的土地;送干垃圾去焚燒發電。通過淺顯易懂的漫畫或PPT課件,可在孩子心中對垃圾分類有基礎的了解,也更方便后續教學的進行。而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將課堂課件發送到家長群中,提醒家長在家庭倒垃圾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機會,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教育應真正讓幼兒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作出積極保護環境的內趨行為,同時探索和體驗周圍的環境,喜歡并善待周圍的環境,真正把人類融入大自然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文化,結合幼兒園學習生活進行垃圾分類行為的培養,把幼兒的學習生活和垃圾分類行為緊密結合,最終潛移默化、從內到外地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行為能力。
總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學前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幼兒自覺地參與到環保過程中,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從幼兒園環保教育思考的實踐出發,提出了生態文明視域下,幼兒園在環保教育實踐方面的策略,以便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顧曉紅.淺談如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J].教師,2020,(3):128.
[2]陳偉娜.幼兒園大班幼兒環保意識培養的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586.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象緯幼兒園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