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生本性作業講評模式的要點在于精準確定典型錯題、小組合作唇槍舌劍、教師點撥提升認知,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政治組生本性作業講評模式的建構與優化,提升了作業講評的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本性;作業講評;模式;實踐;反思
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是浙江省首批重點中學,“全國知名、省內一流”是學校的發展定位。向精實教學要質量是余杭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余高)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作業講評是教師常規的教學工作,講評的理念與方式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
一、政治教學作業講評中的問題透視
自2020年9月1日以來,通過余杭區教育研究院專家的調研和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專家教師的廣泛聽評課,高中政治學科在作業講評環節存在不少問題,低效講評課的現狀令人憂心,具體表現作業有發不改直接講評、錯誤未作統計主次不分、觸控一體機的功能未能采用、缺乏針對性鞏固練習等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多師少生。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無論是新課教學,還是作業講評,均應如此。但由于課時原因,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參與后,難以控制時間而無法完成上課任務。于是,就出現了以教師為中心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講、師生沒有互動、教學形式單一等情況,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二)多輕少重。講評前,教師本應認真批改作業,研究學生出錯情況,對學生出錯較為集中的重點、難點題目進行重點分析,有的放矢地進行答疑糾錯。但有些教師因為在講評前沒有認真把握作業情況,只好從頭到尾一講到底,或者只憑主觀估計來確定重點和難點,甚至只按照個別學生的要求進行講解。結果,教師講評不對路,學生沒有興趣聽,師生各做各的事。
(三)多講少評。所謂講評,既有講,又有評。通過講,使學生知道答案是什么;通過評,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是這個答案,從而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但有些教師在講評時,只告訴學生答案,卻未解釋該題目命制的意圖、解答時的注意事項,導致學生只知其錯,不知其為何錯,偏離了通過練習提升水平的目的。
(四)多評少練。講評以后要對錯題再練,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還要對錯題類型進行同類強化,變式訓練,達到拓展思維,提升能力的作用。但是教師往往講完了事,未花費時間和精力鞏固練習,講評課的效率大打折扣。
(五)多理少情。新課程強調目標。雖然不少教師在講評作業時有理有據、深入淺出,但是,有時會因作業質量與教師心理預期差距太大,導致教師心理失衡、心情急躁,把講評變成了批斗,弄得學生個個垂頭喪氣、自卑消沉,失去學好課的信心。
二、學生主體性作業講評模式的建構
作業講評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將錯題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精細分析錯因,并研制出適合學科教學的分析模型,提高思維的精準度。不同類型的作業命制思路是不同的,干擾項目設置的技術和方法往往是成熟的,有定式。教師作業講評需要對典型錯題進行精深研究,實現教學相長、教研相彰。
(一)生本性作業講評模型。該模型分成三個環節,分別是講評前、講評中、講評后。講評前教師需要詳細統計學生每道題的錯誤率,根據錯誤率高低確定略講與精講。講評中教師改變一言堂,讓學生參與討論,表達觀點,展示思維過程,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對錯題引導學生進行歸因和歸類,提升知識的運用能力。講評后針對錯題設計變式訓練,從具體到抽象,提升思維水平,達到“舉三反一”的效果;然后同類題目再練,從抽象到具體,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生本性作業講評策略。
1.精準統計,確定內容。
改變以往從頭至尾一講到底,看似面面俱到,卻主次不分,無的放矢,未能突破難點難點的低效狀態。對學生錯題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確定講評內容,讓講評聚焦在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錯題上,提升講評的針對性。
2.小組合作,組內說題。
作業講評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每小組4-6人為宜,設組長一名,組員編號,輪流擔任主備人。每次講題,主備人按照“三審五定”法進行,其他組員逐一談自己的認識,對主備人說題情況進行補充說明,最后達成共識。按照知識螺旋理論,說題是個體隱性知識轉化為公共顯性知識的重要過程。
3.組間辯論,唇槍舌劍。
在組內說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一小組的主備人陳述解題思路,其他小組主備人補充或者辯論,以此形成全班同學的公共知識。在討論僵持不下,或者討論出現偏差的時候,教師進行點撥,充分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充分展開,參與度大幅提高,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錯誤原因更加清晰,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三、學生主體性作業講評模式的實踐
(一)三審五定法
所謂“三審”,具體指一審設問;二審材料;三審意圖(切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針對設問進行“五定”,主要包括:一定范圍——選擇什么知識解答?二定中心(主題)——圍繞什么問題展開?三定方向——問題的方向是哪個“W”?(是什么——發現問題:現象、問題等);(為什么——分析問題:依據、必要性、重要性、影響等);(怎么做——解決問題:措施、要求、啟示、建議等)四定主體——是誰?五定方法——采用什么方式解答?材料分析題的基本的方法是歸納和演繹的分析方法。有了前兩步的分析,進而要求學生就本題所調用的知識來簡要組織答案。總之,學生的“說題”主要從命題者的意圖、審題的過程、所需要調動的學科知識和表述的規范四個方面進行描述。
(二)呈現典型作業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3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中的有關數據
材料二:“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總的是受同期經濟增速下降的影響。”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具體來看,一是基于對未來經濟發展預期不太確定,各類用人單位增資提薪的愿望明顯減弱;二是國家關于勞動報酬增速與勞動生產率增速‘同步’的大政方針尚未落實到位,許多用人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普遍建立起來;三是小微企業整體經營環境不大理想,其生產經營收入增速較以往有所降低,導致居民的經營性收入增速較以往下降。此外,在整個經濟增速放緩和財政收入能否保持必要增速尚存疑問的背景下,城鎮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增速較以往微降。”
問題: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國家如何促進城鎮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8分)
(三)作業講評過程
1.精準統計,確定內容。
在學生自主糾錯,合作剖疑后,普遍反映此題較難,尤其是如何從材料中挖掘相關信息。同時,此題因為知識范圍較大,且具體措施隱含在材料信息中,學生得分只有4.6分。因此,筆者選擇此題作為在課堂中說題的典例。
2.小組合作,組內說題。
要求學生針對設問根據“三審五定”法進行說題,首先是如何審設問。
生:范圍是《經濟生活》知識;中心是“促進城鎮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方向是“怎么辦”題型;主體是“國家”;方法主要是“歸納法”……
師:就這道題而言,五定在設問中應該較容易找到,也好分析。但為什么大家得分都不高呢?究其原因,因為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較大,所以選擇哪一部分跟“促進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知識點尤為重要,也是本題的一個難點。接下來,你來說說你是如何解讀材料的。
生1:根據“一是基于對未來經濟發展預期不太確定,各類用人單位增資提薪的愿望明顯減弱”這點,我從“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角度去思考的。“二是國家關于勞動報酬增速與勞動生產率增速‘同步’的大政方針尚未落實到位,許多用人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普遍建立起來”,我也是從“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個角度去思考的。“三是小微企業整體經營環境不大理想,其生產經營收入增速較以往有所降低”,我從“小微企業的地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角度去思考的。
師:現在你重新閱讀了一遍材料,你覺得當時的思路有沒什么問題,或者還有什么信息遺漏了呢?
生1:對于第1點,我覺得“大力發展生產力”還是不夠具體,應該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這個角度去回答,所以只得了1分。
師:對,這個問題比較普遍。還發現了什么問題嗎?
生1:我覺得還可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小微企業重要性”角度去思考。
師:你們認為這兩個角度能得分嗎?哪位同學來分析下?
生2:我覺得“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點跟前面所提到的“大力發展生產力”是一樣的,不夠具體,因為是要求回答措施,所以要有針對性。
師:那“小微企業重要性”這點呢?
生2:(沉默片刻)不知道
3.組間辯論,唇槍舌劍。
師:現在我請一位小組的代表來分析
生3:我覺得在材料中提到了“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但因為此題是“怎么辦”的題型,如果從“小微企業重要性”角度去回答,就是回答“為什么要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了”,審題發生偏離了。在當前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招不到人,為什么不加薪呢?主要是因為其本身的整體經營環境不大理想,效益不高。因此,應從“如何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這個角度去思考,聯系書本知識,可從“加強宏觀調控,支持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角度來組織答案。
師:這位同學剛才分析的,其實也是我們很多同學在審題中會出現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位同學的答卷。
師:PPT投影該學生答案。這位同學如果從踩點給分角度來看,這幾個點都也寫到了,但為什么沒得滿分。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生4:我覺得其只是寫到了措施,但對于措施的意義沒有涉及。
師:對的。這就啟示我們在回答措施類題型時,應該用“措施+意義”程式來表述每一點。
4.教師點評,達成共識。
這是一道措施類題目。對于此類題型,有些是呈現問題,如本題;有些則是直接給出了對策。對于呈現問題,要求我們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再尋找對策。因此,對材料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采取分層、關鍵詞、縮句(提煉問題)等;不能忽略隱性信息,要善于挖掘;積累相關背景知識也很重要。
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生本性作業講評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作業講評課的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國芳.淺談政治試題的講評藝術[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年第6期
[2]馬玲英.淺談高中政治作業講評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1期
作者簡介:俞建中,男,(1969-),浙江杭州,漢族,校長,中學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