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瑜 孫曉艷
摘要:幼兒園扮演著學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起著為幼兒傳輸基本學前知識的重要作用。對于年齡小,認知能力不強的幼兒來說,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將對情境創設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運用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創設情境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情境創設;幼兒園;數學教學;運用策略
幼兒園時期的數學教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是十分寶貴的,不僅能夠幫助幼兒提前接觸數學知識,打下學習基礎,更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提高幼兒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從小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因此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提高對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視,想辦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就是較好的選擇。
1.明確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目的和意義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將學習中待解決的問題用特定的教學情境呈現出來,通過營造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引導幼兒思考和觀察,或者讓幼兒親自動手實驗,從而促進學生獲得真知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夠讓幼兒認識到數學和現實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感知到數學的重要性,還能降低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從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出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從小培養對數學的熱愛之情。
2.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由于幼兒的年齡和性格特點使然,他們在學習定力和學習能力上都處于弱勢。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老師可以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加以積極的引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踴躍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時,老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組,每組隨機安排8-10人,創設“數一數,比一比”的游戲教學情境,讓幼兒數一數,看哪些隊伍是10人,哪些隊伍只有8人,選出人數最多和人數最少的隊伍。為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老師可以同時邀請兩個幼兒來數,其他幼兒則站在隊伍中觀察,看誰數得又快又準。為了讓幼兒大膽毛遂自薦,鍛煉自己的計算能力,老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引導:即每個小組數得又快、又準的小朋友,則是該組的小組長,這樣能夠顯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設計有趣有效的教學情境。比如在《空間方位初步知識》的教學中,為了讓幼兒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老師可以和幼兒玩室內捉迷藏的游戲。老師在教師放置一些障礙物,書架、紙箱子等等,將幼兒喜歡的繪本、零食、玩具藏到幼兒園不同的空間方位,并告知幼兒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有什么東西。比如老師可以告訴幼兒在教室前門左邊的柜子里有一個棒棒糖,在教室后門附近的箱子里有一個玩具汽車,在教室右邊窗戶的書架上有一本安徒生童話故事書等等,這樣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在游玩過程中掌握空間方位的基本知識。
4.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幼兒思維能力
幼兒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夠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在特定的問題環境中去思考,對發展他們的個性和思維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認識幾何圖形》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小熊分餅干”的動畫情境,讓幼兒幫助小熊分餅干,將一塊正方形的餅干,分給小熊的兩個小伙伴,看一共有幾種分法。這時又來了兩個新伙伴,小熊要怎么將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伙伴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問題和疑惑,自主探究,興趣大增。經過多次嘗試,終于用正方形紙張折疊剪分,解決了老師提出的問題。
5.創設情境,體驗豐富的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就能有效地促進幼兒數學知識的學習,還能教導幼兒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幼兒對數學學習有更直接的體驗。比如在《認識幾何圖形》的延伸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幼兒找到生活中不同幾何圖形的物品,比如三角形能讓你想到什么物品?長方形和正方形又能讓你想到哪些物品呢?這樣幼兒便能有效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的問題,給幼兒營造情感氛圍,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幫助幼兒提高數學水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艷. 淺析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情境創設[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00(009):485-485.
[2] 張曉晴. 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情境創設[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000(017):106-107.
[3] 岳海燕. 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情境創設[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00(026):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