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摘 要:本文以高考對向量的考查內容和要求為起點,以2020年高考向量題為例進行剖析,挖掘問題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方法和本質,進行尋根溯源,感悟其核心素養,進而指導和反思向量復習教學,助力2021年高考向量復習抓準著力點.
關鍵詞:向量;數量積;投影;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4-0059-04
一、高考對向量的考查內容和要求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向量進行了刻畫:向量理論具有深刻的數學內涵、豐富的物理背景.向量既是代數研究對象,也是幾何研究對象,是溝通幾何與代數的橋梁,是描述直線、曲線、平面、曲面以及高維空間數學問題的基本工具,是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其他數學領域問題的基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基于向量的重要性,平面向量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
高考對平面向量的考查主要有三個層面:知識層面,直接考查向量的線性運算、數量積、垂直或平行關系、基底、模與夾角、向量基本定理等;方法層面,重點考查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函數與方程等思想方法;素養層面,主要考查數學運算、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2020年全國高考向量試題遵循了“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了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考查”的原則,很好地考查了知識點、思想方法和數學素養.
二、2020年高考向量試題剖析
平面向量融數、形于一體,具有幾何和代數的“雙重身份”,由于其知識的特點,在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靈活性、創新性、難度設計和區分度設計等方面提供了廣泛的試題命制空間,因而決定了其必然會成為歷年高考試題中的熱點內容.筆者以2020年高考數學全國文理和各省市真題卷為例,擷取若干典型問題剖析,以期找尋試題中所含知識要點、思想方法,探求數學本質,感悟核心素養,進而指導和反思向量教學,為2021年高考復習抓準著力點.
1.注重向量基本運算
低中難度的向量問題考查基本上是基于線性運算和數量積運算,以符號形式和坐標形式兩種方式,展開平行、垂直、夾角、模等問題的考查.
例1 (2020年新課標Ⅰ文14)設向量a=(1,-1),b=(m+1,2m-4),若a⊥b,則m=.
例2 (2020年新課標Ⅲ文6)在平面內,A,B是兩個定點,C是動點,若AC·BC=1,則點C的軌跡為()
A. 圓B. 橢圓C. 拋物線D. 直線
例3 (2020年新課標Ⅱ理13)已知單位向量a,b的夾角為45°,ka-b與a垂直,則k=.
例4 (2020年新課標Ⅲ理6)已知向量a,b滿足a=5,b=6,a·b=-6,則cos<a,a+b>=().
A. -3135 B. -1935 C. 1735 D. 1935
例5 (2020年新課標Ⅰ理14)設a,b為單位向量,且a+b=1,則a-b=.
例6 (2020年北京卷13 )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點P滿足AP=12(AB+AC),則PD=;PB·PD=.
例7 (2020年天津卷15)如圖1,在四邊形ABCD中,∠B=60°,AB=3,BC=6,且AD=λBC,AD·AB=-32,則實數λ的值為,若M,N是線段BC上的動點,且|MN|=1,則DM·DN的最小值為.圖1
2.注重代數運算與幾何推理相結合
由于向量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有力工具,向量問題的解決途徑一般有兩個:一是代數法,從向量的線性運算、數量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以及坐標表示等方面思考,將問題轉化為代數中的有關問題解決;二是幾何法,通過向量的幾何意義以及向量的基本運算將其轉化為平面幾何問題.很多向量的綜合問題需要代數運算與幾何推理相結合.
例8 (2020年上海卷12)已知平面向量a1,a2,b1,b2,…,bk(k∈N*)是平面內兩兩互不相等的向量,a1-a2=1,且對任意的i=1,2及j=1,2,…,k,ai-bj∈{1,2},則k最大值為.圖2
解析 不妨設a1=OA1=(0,0),a2=OA2=(1,0),則bj=OBj=(x,y),由ai-bj∈{1,2},可得:x2+y2=1或x2+y2=2,且(x-1)2+y2=1或(x-1)2+y2=2,故點Bj位于以原點為圓心,1或2為半徑的圓上,并且位于以(1,0)為圓心,1或2為半徑的圓上,故k的最大值即為圖中所示的交點個數.
3.突出向量與其它知識的交匯
向量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重要工具,是聯系不等式、函數、三角、數列、幾何等多項內容的橋梁.因此,向量與其它知識的交匯自然深受高考命題專家的青睞.
例9 (2020年江蘇卷13)在△ABC中,AB=4,AC=3,∠BAC=90°,D在邊BC上,延長AD到P,使得AP=9,若PA=mPB+(32-m)PC(m為常數),則CD的長度是.
圖3
解析 方法1 由A,D,P三點共線,可設PD=λPA=λmPB+λ(32-m)PC.
若m≠0且m≠32,則B,D,C三點共線,故λm+λ(32-m)=1,解得λ=23,由AP=9得AD=3.由AB=4,AC=3,∠BAC=90°,得BC=5,故cos∠ACD=35.在ΔACD中,由余弦定理,cos∠ACD=AC2+CD2-AD22·AC·CD=32+CD2-322·3·CD=35,解得CD=185.
若m=0,則PA=32PC,C,D重合,此時CD的長度為0.
若m=32,則PA=32PC,B,D重合,此時PA=12,不合題意,舍去.
綜上,CD的長度為0或185.
方法2 設AB=a,AC=b,由PA=mPB+(32-m)PC得,PA=m(PA+a)+(32-m)(PA+b),化簡整理,得PA=-2ma+(2m-3)b,兩邊平方,得PA2=4m2a2+(2m-3)2b2,即81=64m2+9(2m-3)2,解得m=0或m=2725.
若m=0,則PA=32PC,C,D重合,此時CD的長度為0.
若m=2725,則PA=-5425a-2125b,設PA=λDA,CD=x,DA=DC+CA=x5BC-b=x5(AC-AB)-b=x5(b-a)-b=-x5a+(x5-1)b,故PA=-λx5a+λ(x5-1)b,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5425=-λx5-2125=λ(x5-1),解得λ=3,x=185.
綜上,CD的長度為0或185.
方法3 以A為原點,AB所在直線為x軸,A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A(0,0),B(4,0),C(0,3),設P(x,y),由PA=mPB+(32-m)PC,得
(-x,-y)=m(4-x,-y)+(32-m)(-x,3-y),故-x=m(4-x)+(32-m)·(-x)-y=m·(-y)+(32-m)·(3-y),
化簡整理,得x=8my=9-6m,
故P(8m,9-6m),由AP=9,得(8m)2+(9-6m)2=81,解得m=0或m=2725.
若m=0,則PA=32PC,C,D重合,此時CD的長度為0.
若m=2725,則P(21625,6325),直線PA的方程lPA∶y=724x,直線BC的方程為lBC∶y=-34x+3,聯立方程解得D(7225,2125),故CD=185.
綜上,CD的長度為0或185.
方法4 以A為原點,AB所在直線為x軸,A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PAB=θ,則A(0,0),B(4,0),C(0,3),P(9cosθ,9sinθ),由PA=mPB+(32-m)PC,得(-9cosθ,-9sinθ)=m(4-9cosθ,-9sinθ)+(32-m)(-9cosθ,3-9sinθ),故-9cosθ=4m-9mcosθ-272cosθ+9mcosθ-9sinθ=-9msinθ+(32-m)·(3-9sinθ),化簡整理,得cosθ=8m9sinθ=1-23m,故(89m)2+(1-2m3)2=1,解得m=0或m=2725.下同方法3.
評析 方法1利用了平面向量共線定理及余弦定理,通過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答案;方法2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采用基底法;方法3利用坐標法,結合解析幾何相關知識解決;方法4結合三角,采用參數法,利用坐標解決.
例10 (2020年浙江卷17)設e1,e2為單位向量,滿足2e1-e2≤2,a=e1+e2,b=3e1+e2,設a,b的夾角為θ,則cos2θ的最小值為.
解析 方法1 由2e1-e2≤2,得4-4e1·e2+1≤2,即e1·e2≥34,由e1,e2為單位向量,從而e1·e2∈[34,1],令t=e1·e2,則t∈[34,1]
cos2θ=(a·b)2a2·b2=(4+4e1·e2)2(2+2e1·e2)(10+6e1·e2)=4(1+e1·e2)5+3e1·e2=4(1+t)5+3t=43(1-25+3t),而y=43(1-25+3t)在t∈[34,1]上單調遞增,故cos2θ∈[2829,1],從而cos2θ的最小值為2829.
方法2 設單位向量e1、e2所成的夾角為α,則由2e1-e2≤2得4e12-4e1e2+e22≤2,即4-4cosα+1≤2,故cosα≥34,故cosα∈[34,1].
a·b=(e1+e2)·(3e1+e2)=4+4cosα,a2=e1+e22=2+2cosα, b2=3e1+e22=10+6cosα,從而cos2θ=(a·bab)2=(4+4cosα)2(2+2cosα)(10+6cosα)=4+4cosα5+3cosα,
令t=3cosα+5,則t∈[294,8],故cos2θ=4t-83t=43-83t,當t=294時,(cos2θ)min=2829.
方法3 設e1=(1,0),e2=(cosα,sinα),則a=e1+e2=(1+cosα,sinα),b=3e1+e2=(3+cosα,sinα).由2e1-e2≤2得(2-cosα)2+(-sinα)2≤2,故cosα≥34,即cosα∈[34,1].由
cosθ=a·bab=(1+cosα)(3+cosα)+sin2α(1+cosα)2+sin2α·(3+cosα)2+sin2α=4+4cosα2+2cosα·10+6cosα,得cos2θ=(4+4cosα)2(2+2cosα)(10+6cosα)=4+4cosα5+3cosα,下同方法2.
圖4
方法4 如圖,在單位圓中,取e1=OA,e2=OB,2e2=OE,連結AB,取AB的中點為C,AC的中點為D.由2e1-e2≤2,得AE≤2,故cos∠AOB≥34,可得AB≤22.OC=12(e1+e2),即a=2OC,b=3e1+e2=a+2e1=2OC+2e1=4OD,故a與b的夾角θ即OC與OD的夾角∠COD,故cos2θ=
cos2∠COD=OC2OD2=1-(AB2)21-(AB2)2+(AB4)2,令AB=t,則cos2θ=16-4t216-3t2,t∈[0,22],可得cos2θ∈[2829,1].故(cos2θ)min=2829.
評析 方法1、2均采用代數法符號運算,結合不等式、函數相關知識解決;方法3采用坐標法;方法4是轉化為幾何法解決.
三、抓準向量“三核心”,強化向量“四意識”
通過對2020高考向量試題的剖析,可以幫助我們抓準復習的著力點,建構2021高考復習的框架.筆者認為,應當抓準向量“三核心”,強化向量“四意識”.
1.向量“三核心”
向量復習的第一個核心是加強基本概念與基本運算的復習,主要包括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模的運算和幾何意義、向量的線性運算、共線向量、向量數量積及相關的向量夾角與向量垂直等內容,基本運算包括符號形式與坐標形式.
向量復習的第二個核心是明確向量代數與幾何雙角色,凸顯雙性.在復習過程中,例題的示范要凸顯雙性,如上文例9、例10一樣,讓學生感受到手中有兩招,可選擇可優化,形成代數與幾何這兩個解題流程.
向量復習的第三個核心是注重平面向量運算工具的靈活使用,縱橫交匯.由于平面向量作為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橋梁,其研究幾何圖形性質的工具性的作用非常明顯,因此,以平面向量為背景或利用平面向量作為解題工具來命制高考試題,是數學高考試題命制的常見方法.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重視對主干知識和重要思想方法的掌握,掌握向量在知識交匯處的主要考查途徑和解決方式,讓學生體會關于高考數學命題的新理念.
2.向量“四意識”
第一,向量復習要有“坐標意識”.“坐標法”是解決向量問題的重要途徑,其優點是思維方式比較“固定”,學生容易掌握.坐標法的關鍵是合理建立直角坐標系,準確算出關鍵點的坐標.如上文例2、例6、例7均可以用坐標法解決.
第二,向量復習要有“幾何意識”.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向量問題的幾何背景用以解題.很多時候,我們如果能將向量問題置于適當的幾何背景之中,就能夠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將復雜的代數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從而快速求解.
第三,向量復習要有“投影意識”.向量的數量積是向量非常重要的核心知識,而投影對向量數量積本質的理解和把握,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向量復習中要強化向量投影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在解決向量數量積問題時,利用投影可能會事半功倍.
例11 (2020年山東卷7)已知P是邊長為2的正六邊形ABCDEF內的一點,則AP·AB 的取值范圍是().
A.(-2,6) B.(-6,2)
C.(-2,4)D.(-4,6)圖5
解析 如圖5,AB=2,根據正六邊形的特征,
可以得到AP在AB方向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圍是(-1,3),結合向量數量積的幾何意義,可知AP·AB等于AB的模與AP在AB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積,所以AP·AB的取值范圍是(-2,6).
第四,向量復習要有“基底意識”.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知識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定理,而“基底意識”的本質就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靈活運用,難點是如何選擇“基底”用于簡化運算.上文中,例6、例7、例9、例10都可以用“基底思想”來解決.
參考文獻:
[1]方治.平實中見本質,融合中顯精彩[J].中學數學雜志,2019(9):51-54.
[2]莊遷福.品讀平面向量考題,構建復習教學框架[J].中學教研(數學),2018(10):36-38.
[3]盧明.平面向量復習要強化“5種意識”的培養[J].中學教研(數學),2014(4):1-5.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