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
摘要:當前,教育領域的創新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課題。初中歷史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讓他們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更多的是培養他們客觀認識歷史的能力和辯證思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因此需要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積極探索高效課堂的構建方式,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策略,在歷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建立歷史思維方式,在培養學生養成預習和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去提高它在歷史方面的綜合素養,提高自身的學習觀念。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從教師角度來講,很多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對各學校和各科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盡管新課程的不斷發展和推進促使初中歷史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還有部分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屬于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由于自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課堂氛圍的創設上缺乏一定的創新,致使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彈性、靈活性,學生只是一味的進行記憶,歷史課堂逐漸喪失原有的文化氛圍。還有一部分新教師沒有深入的掌握課本中的知識,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欠缺,在課堂教學中也提不起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2、從學生角度來講,每一位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現在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許多的教師和學生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進行教和學,雖然這樣的方法對于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著較深的記憶,但是在這個培養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時代,這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嚴重阻礙了每一位初中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雖然很多教師也注重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以往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影響較深,導致很多的初中學生對老師產生較大的依賴性,思考和探究的方向都是跟著教師走,沒有徹底的進行自我思考和探究,還是束縛在以往的形式中,同時,初中的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較少,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課前自主學習
初中歷史教學包括三個階段,即課前預習階段、課堂講解階段和課后復習階段,三者缺一不可。有效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做好上課準備,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學生面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很難抽出大量時間預習歷史,致使歷史預習效果不仕。在布置預習任務時,筆者一般會將新知內容高度整合,以微課形式展現給學生,并將微課發送到微信群,讓學生自主地利用課余時間下載觀看。
以“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的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知道近代以來中國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的變化,理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和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基于此,在組織教學前,我錄制了“跟我走進近代中國”的微課。在微課中,我重點呈現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課下,學生自主觀看,很容易被直觀的畫面所吸引。而且,在視頻資源的輔助下,他們自然而然地建構起對新知的整體認知,同時,發現新問題,有準備地走進新知課堂,積極地與教師互動,為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2、巧用歷史故事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抓住初中生愛聽歷史故事的心理狀態,借用歷史教材中的故事,扣住學生心弦,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基于故事與教師產生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遠古的傳說”時,此章節內容旨在了解華夏族形成、炎帝、黃帝的重要發明,了解我國祖先對人類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體驗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學習大禹的創新精神、奉獻精神。鑒于此節內容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巧妙借助歷史故事以實現教學過程的趣味化。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收集關于描寫炎黃聯盟部分的素材,并目_讓學生講述歷史故事,以打造和諧歷史課堂。這時有學生談到了阪泉之戰,生動有趣地向同學介紹了阪泉之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極大地喚起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趁學生興致高昂之際,教師可以有效融入課堂,實現與學生平等交流,“黃帝和現在的皇帝是否相同?”這時收集到相關資料的學生立馬答道:“不相同,以往的黃帝是軒轅氏,并不是后來的皇帝?!泵鎸W生參與積極性較高,教師可以有效呈現一些與炎帝和黃帝相關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從而實現與學生的互動,并目_在激發學生興趣之時,教師就可將原本枯燥的文本閱讀變為故事閱讀。“現在請你們走入課文中發現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有哪些?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一聽。”進而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故事教學的融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造趣味性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創新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學生和家長對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都是通過考試成績了解的,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中個人的成長和進步不被重視和關注,影響了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使學生無法及時的獲得有效的評價。要構建高效課堂就需要創新教學評價體系,給予學生一定的激勵和肯定,讓學生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熱情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創設綜合評價表,將教學評價細化到每一節課堂的表現上,并定期對學生的進步情況、表現等進行總結,并在一學期的學期末,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在班級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語
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科基礎,改革教育的方法,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蔡振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232.
陜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晉公廟中學?7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