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璐
摘要:作為一項傳統運動,跳繩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身體協調、彈跳、靈敏度等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跳繩運動的重要性,結合小學生和體育教學特點,立足當前教育背景,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跳繩運動進行有效指導。
關鍵詞: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指導方法
跳繩運動具有趣味、多樣、實踐、合作等特征,門檻低,操作方便等特點,在近年來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日常閑暇的重要運動項目。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從體育鍛煉的方便、簡單、有效等角度考慮,通過跳繩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跳繩興趣,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良好發展。
一、小學體育跳繩運動的教學意義
跳繩運動是一項十分靈活且有效的體育運動,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多樣化的運動需求,比如個人跳繩、集體跳繩、基礎跳繩、花樣跳繩。而且對場地、道具、入門技術等都要求較低,男女老少皆宜,這就注定了跳繩運動擁有極其廣闊的“發展市場”,可以更方便大眾提升身心素質。此外,對于小學生而言,跳繩運動的安全性高,可玩性多,方便攜帶,還能滿足小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且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體協調、彈跳、靈敏度等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小學體育中開展有效的跳繩運動,可以讓學生通過簡單的運動高效達成體育教學目標。
此外,除了基本的身心素質培養之外,跳繩運動靈活多變的形式,也為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培養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例如通過集體跳繩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同理心和友善品質,通過花樣跳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勇敢和自信品質等等。
多方因素綜合下,在小學體育中開展有效的跳繩運動,屬于“低成本,高收益”,能讓學生的體育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的指導方法
(一)準備階段的安全指導
盡管跳繩看起來是一項簡單的運動,但若不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學生不能提前活動開身體,并掌握必要的理論和技巧知識,在具體跳繩的運動中,就有可能受傷或出現其他意外。所以必須要注意在準備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指導[1]。比如在開始前,教師應讓學生通過起跳、跳動平衡、手腳操等方式,將跳繩相關的身體部位進行熱身。而為了讓學生引起重視,并積極投入熱身活動,不濫竽充數,可以用形象化的教學課件、視頻等資源,展示因為沒有充分準備而引發的安全事故的案例。學生知曉不認真準備的嚴重后果,就會一定程度上集中注意力。而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保持一定的興奮度,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小比賽,讓學生在獎勵、競爭等因素的刺激下,盡快適應跳繩運動。
(二)基本技能的多樣化指導
跳繩運動較為簡單,所以許多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生活經驗就已經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術。但是學生的一些操作存在不規范的問題,需要教師幫助其鞏固和糾正。這時如若采用單一的教學示范,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不能及時糾正不規范的操作,同樣會影響后續教學,甚至威脅學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就有必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在“熟悉”的基本技能訓練中感受不一樣的預料之外的樂趣。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學習基本的雙腳跳、單腳跳等技能時,教師應先根據學生的掌握水平進行分組。對于已經準確熟練掌握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基于雙腳跳、單腳跳,在安全的前提下嘗試創新,比如單腳交換跳、雙腳交叉跳、快慢變速跳等。而對尚未掌握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我展示,滿足其表現欲。然后教師親自或用動畫人物演示示范,向學生講解易犯錯誤并及時糾正。或者請兩個水平相當的學生相互挑錯、相互監督、相互鼓勵,讓學生在競爭、合作中,既能夠提高對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還能感受來自同伴和集體的力量,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花樣跳繩的創意指導
掌握花樣跳繩技術,可以滿足小學生追求新鮮感和自我表現的心理需求。而且花樣跳繩技術可以對學生的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靈敏性等進行多角度的有效培養。所以在花樣跳繩教學中,教師要契合其特色,創新一些富有創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花樣跳繩技術,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2]。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的兩人搖繩、交叉跳繩等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此前所積累的跳繩技術和經驗,表達對于花樣跳繩的看法,并向教師提關于花樣跳繩訓練的需求和建議。教師對學生的建議進行篩選并采納有效建議,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可以有效調動積極性,也能實現教學的有效創新。教師也可以在單人練習、跳大繩比賽、集體分層訓練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切實提高,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成功,可以讓學生產生更濃厚的跳繩和鍛煉興趣。
結語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明確跳繩運動對助力小學生身心素質發展、意志與道德等相關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結合具體的跳繩教學環節、技術領域和學生特點,運用分層教學、個性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增強學生跳繩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切實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郝賢君.小學開展花樣跳繩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普童話,2019(18):105.
[2]董鳳萍.淺析如何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趣味性[J].體育風尚,2019(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