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燕花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續推進,對于學生個人能力提高提出了全新的標準要求。過去的陳舊單一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階段的教學需要。因此,數學教師應該革新教學理念,引進動手實踐教學法,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提升學生自主操作能力與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操作;措施
引言:數學這一科目具備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進程中無法有效完善理解知識含義,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改變過去的教學手段,積極應用動手實踐教學法,在理論性知識的講授以外,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下文將對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作用以及實踐教學的應用措施進行說明,旨在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
一、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意義
(一)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動手操作包含了感知、觀察以及思想等認知組成,同時融入在整個數學動手操作學習活動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怎樣操作,都應該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認知需要作為前提,對于數學課本以及操作材料展開開發與使用,對于操作材料進行科學整改調配,對于操作材料中所具備的認知功能進行探索挖掘。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引進動手操作,可以有效培育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與數學素養,幫助學生在提升學科思維的同時,提升動手能力。
(二)活躍課堂氛圍
在過去的數學教學課堂中,通常情況下都是教師依照課本的內容展開知識的講授,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處于機械化聽講的狀態。這對于學生理解以及使用知識是十分不利的。簡而言之,在過去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無法深刻進行自主思考與探索,這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也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進步。但是在引入動手實踐的數學課堂中,枯燥單一的數學知識可以變得生動明快,激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熱情,激發學生好奇心理與探索欲望,并實現學生在自主操作中獲取知識學習的滿足感。
二、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舉措
(一)規劃具備實質性、有深度的動手實踐活動
數學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進程中,應該在問題中走出來,在學生對于知識產生的疑惑與好奇心中入手,規劃實質性的動手實踐活動,增進提升其動手操作成效。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內角和》的相關內容時,因為小學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這一部分的知識內容,因此學生們對于三角形內角和的相應知識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理以及困惑,這時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帶領學生經由小組的形式進行動手實踐,實現各個學習小組經由對多個三角形繪制、裁剪、測量,對于多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展開測量,各個小組通過相互之間交流討論,以及動手實踐,得到了一百八十度這一結果。經由小學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一同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可以切實達成學生真正理解認識這一部分的知識內容,在體悟到了動手實踐的快樂同時,加深知識在腦海中的記憶。
(二)化抽象為形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經常經由直觀的表面來探索認識事情的內在本質,因此十分容易在學習一部分較為抽象的內容時,陷入到了理解的誤區。基于此,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習并不單單是純粹的聽講,而是應該讓學生調動起各種感官來探索研究,簡單來說,如若學生可以在聽講以外,將眼睛以及手的作用都激發調動起來,全方位多角度探索研究數學知識內容,嘗試自主展開操作,將理論性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將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實際化、形象化,就可以更加高效深刻、完備的理解數學知識內在含義,提升數學學習質量與成效。這也是動手操作的實際含義。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方向與位置》這一課程時,學生就十分容易產生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弄混的情況,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嘗試自主在筆記上畫出四個方向的方位圖,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展現四個方位,在這一前提之下增強學生對于方位的認識與掌握。接下來,數學教師可以制定教室中的一側告知學生們其屬于哪一個方向,并引領學生依照方位圖來找尋剩余方位所對應的物體。在重復的練習進程中,學生可以對于方位的概念獲取更進一步深化提升。或者數學教師也可以規劃出“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讓學生們通過“手心手背”的方式選擇老鷹,剩下的小雞分別站在教師周圍。經由教師向鷹發出信號,剩下的小雞分別站在教室的四周,經由教師向鷹發出“抓住南面第三個人”等指示命令,幫助學生將所學習到的方位知識使用在實際操作進程中,推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更進一步深化與使用。
(三)引導創造性操作推進培育求新思想
創造性的操作主要是指學生對于所需要處理的問題展開思考與研究,之后具有創造性地規劃操作進程而獲取相應成果,實現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創造性操作是操作之中要求最高的層次,也是學生在具備一定操作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之上獲取的。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這一課程以后,學生具備了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以及繪畫角的方式,再向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自主操作,從而推進學生追求不同的思想發展的進步。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一個一百二十度的角,學生會通過應用量角器與三角板,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不使用量角器,看看你會怎樣進行繪制?這樣一來學生將會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同時展開動手實踐操作,學生經由反復琢磨思考以后發覺,可以使用兩種方式來處理,第一種為應用三角板畫出一個三十度的角,之后再畫出一個九十度的直角,將兩個角拼湊在一起就可以獲取一個一百二十度的角。另外一種方式為畫出兩個六十度的角,之后再拼湊成為一個一百二十度的角。學生經由自主創新實踐,獲取這些方式,教師還可以鼓勵引領學生再次開動腦筋探索,還可以得到其他的方式。有些學生就想到了可以畫出一個平角,再減去六十度等等。學生經由自主實際實踐操作,可以得到很多種方式,從而有效培育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數學學習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動手實踐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關鍵,教師應該對這一教學方式展開積極探索與研究,順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準與要求,讓學生切實掌握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步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永輝.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以“圓的面積”教學為例[J].讀寫算,2019(35):110.
[2]劉美娟.在動手動腦中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操作活動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4):70-71.
(作者單位:德慶縣第二小學,廣東 ? 肇慶 ? ?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