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位東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對數學知識吸收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分層教學,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小學生發展需要,又可以令小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展開了探索,希望可以在幫助小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教學實踐
前言:
分層教學不僅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學習數學知識,還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使小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數學知識。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分層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教學目標科學分層,還需要分層指導小學生預習不同層次教學內容。并且,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練習題,進而使不同層次的小學生均可以扎時掌握教學內容。
一、結合小學生知識水平科學分層預習
分層預習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更加清晰、牢固掌握數學教學內容。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來指導小學生在課前分層進行預習,不僅可以小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數學,還可以有效引導小學生深入探索數學知識。
比如,《折線統計圖》這節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在指導小學生分層預習之前,教師需要清楚掌握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教師掌握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后,便可以將小學生分為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三個層次。之后,教師再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指導第一層次的小學生預習有關條形統計圖的數學知識;指導第二層次的小學生預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現統計圖的數學知識;指導第三層次的小學生不僅要預習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還要找到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的案例。當不同層次小學生預習完后,教師在課堂上在講授拆線統計圖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等知識,學生理解的程度便會大幅提高。在講解完教學內容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加強小學生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認知,教師可以這樣來提問:“同學們,這兩種統計圖的效果哪一種更形象和直觀呢?”小學生便會較快回答教師:“拆線統計圖。”教師又問:“心電圖是哪種統計圖呢?”此時小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教學內容,便會回答教師:“是拆線統計圖。”這樣便可以使各層次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提升,并形成極為深刻的印象。
教師通過結合小學生知識水平,指導各層次小學生進行分層預習,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和吸收數學教學內容,還可以使不同小學生更加有效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
二、根據數學基礎科學設定分層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分層教學,除了要在預習環節對小學生實施分層,還需要根據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科學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才可以滿足不同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使他們最大限度的吸收數學知識。
比如,在《數學廣角──找次品》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把數學基礎較好的小學生分為A組;把數學基礎一般的小學生分為B組;把數學基礎相對較差的小學生分為C組。并且,把A組教學目標設定為“掌握三種以上方法找次品的方法”;把B組教學目標設定為 “掌握兩種以上找次品的方法”;把C組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掌握一種找次品的方法。”正式開始授課時,教師可以先問小學生:“同學們,假如天平是平衡狀態,說明什么問題呢?”同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展示天平的圖片,引導小學生思考。小學生思考后,便會回答教師:“說明兩邊的重量是相同的。”之后,教師再導入此節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的思路與教師的教學思路同步。教師可以這樣來提問:“有三瓶奶片,其中一瓶少2片,假如是你,要怎樣找出這瓶次品呢?”此時,小學生便會展開想象。當小學生回答教師:“可以用天平來稱稱重量。”之后,教師再導入“次品與質量有直接的關系。”這一數學概念。
接下來,教師便可以有針對開展教學。并且,教師可以通過應用題來檢驗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這樣來設計應用題:“有7個鏍絲帽,其中有1個是次品,但外觀相同,請找出其中的次品。”教師可以讓A層小學生用三種方法來找到次品,讓B層小學生用兩種方法來找到次品,讓C層小學生用一種方法來找到的次品。各層次小學生經過探索后,便會回答教師:“可以用天平、彈簧稱或用手直接對比一下重量……。”這樣便可以使教師清楚掌握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中,并促使小學生積極去探索教師所教學的數學知識。
三、結合小學生學習需要分層布置練習題
練習題是鞏固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途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在預習和教學目標上有效分層,還需要在布置練習題時科學分層,才可以使各層次小學生扎實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靈活運用。
比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先通過這樣一道數學題來讓小學生掌握小數的大小知識。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這道題:“2.39和2.90相比,哪個數字更大?”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便會清楚2.39小于2.90。之后,教師再進行小數加法的練習題訓練。當小學生可以正確計算后,教師再進行小數減法的練習題訓練。當各層次小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后,教師便可以分別布置練習題。如,有這樣一道練習題:“有一位賣水果的阿姨,賣蘋果共收入34.65元,賣菠蘿共收入26.7元,賣香蕉共收入20.56元。”教師可以讓數學成績較好的小學生練習計算:“這個阿姨共計收入多少元錢?蘋果比香蕉多收入多少元錢?蘋果比菠蘿多收入多少元錢?”同時,讓數學成績一般的小學生計算:“三種水果總計收入多少元錢?其中香蕉比蘋果少收入多少元錢?”再讓數學成績稍差的小學生計算:“這個賣水果的阿姨三種水果共計收入多少元錢?蘋果比菠蘿多收入多少元錢?”當小學生清楚計算出答案后,教師便可以進行更深層的練習,并且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結合小學生學習需要,分層布置練習題,不僅可以使小學生更加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并且可以為以后更好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對小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需要在設定教學目標上分層,還需要在預習、練習時科學去分層,才可以幫助存在個體差異的小學生深度理解和吸收數學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積極去思考和探索,進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小燕.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91.
[2]湯蔭花.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J].小學時代(奧妙),2020,(4):30-31.
浙江省嵊州市蓮塘小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