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帥
【摘要】基于經濟水平的飛速前進,各行業都隨之而發生改變。每個行業對于用工的需求標準也有所調整,對于新時期的中職專業要求也更高,為中職教育給出了新的教學難題。對于在新時期下新需求的沖擊,中職教育必須作出多方面改變。目前中職學校由于學生即將面臨著步入社會的問題,會著重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有限,學生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成為潛在的危機,致使學生接下來的發展面臨困境。
【關鍵詞】新時期;中職語文;困境;應對策略
引言
由于新時期教育環境下高標準的要求,重點必修科目的語文也需要在中職校園中做出教學改變,原本的中職校園中語文學科作為非技術門類的弱勢學科存在感較弱。當前可以嘗試通過語文的變革,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適應新時期人才需求,使學生更好的迎接就業。
一、目前中職校園中的語文教育
中職院校都是為了學生的就業考量,對于技術門類的學科比較重視,對文化科目就會松弛,文化科目弱還基于學生來源。學生選擇進入中職院校,大多數都是在考試中失利,或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而放棄高中的升學程序,也就是說中職院校的生源文化課水平便是有限的,語文基礎相對普通高校生來說也會欠缺些。處于這樣特殊的文化環境中,加上校園文化課程管理有限,自然語文科目的成效就不夠理想,更不用提學習積極性。語文在學科中的地位和實用性是無需證明的,所有用母語表達的學科都依賴于語文學習,甚至步入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都離不開語文學科的應用,語文能力差意味著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造成阻礙,且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二、語文教學變革的困難
(一)學生語文文化基礎弱
相較于正常高中、大學的的成員來說,中職學生的文化課水平不足,進入中職校園后的文化課目學習環境也欠佳,更是缺乏后期進行重新學習須必要的良好習慣,而追根到學習基礎,也能夠看出中職學生們大多數自控能力可能存在缺乏的現狀,在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上也更困難,強迫學習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因此中職語文教學的全面緊抓,從最初就面臨著極大困難。
(二)教師資源有限,教學方法無法緊跟時代
許多中職學校在師資和校園環境上都質量不高,這就意味著教師所掌握的方法不足以滿足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在語文教學上,高質量的教學對學生成績可以說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中職校園教師陳舊的教學無法滿足這個因素,只能通過單一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盡可能的灌輸更多的知識。許多語文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弱項,未能在學生角度進行語文授課,最后的成果就更難達到標準。
(三)學習需求不高
就像之前提到的,大多數中職院校是以專業技能進行評判的,何況是多數學生都完成不好的語文文化科目。從學習成績不高到不重視科目再到干脆的基本放棄,如此惡性循環使中職校園中的學教學標準和學習需求共同導致了語文科目更加薄弱的現狀。
(四)社會需求方面不足以引起校方重視
在我國的文化課程中外語科目永遠是重要的必修課,語文作為母語必修,本身學生有部分基礎,便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外語的學習上,加上許多行業對于歸國人才的青睞,讓許多家長從小重點培養學生的外語技能,這樣對語文重視不足的大環境中語文學科地位降低,許多學生保持語文成績在能夠順利交際的水平便有所放松。
三、面對語文教學困境的策略
(一)把握學生整體進度,進行“重新”教學
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那么教師就更應當找出薄弱點,從基礎開始把握,重新為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重點,逐漸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為了學生投入學習,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和調查把握學生個性差異和愛好取向,基于這些要點設計教學手段,使學生自發的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推動語文課程的進行。在課程。
(二)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發現中職語文中有教學方式陳舊的問題存在,就應當及時的改變,改變不只是從方法上還需要從觀念上進行徹底的變革。教師必須從多次的教學對比中深刻意識到陳舊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教學阻礙,才會有進行教學改變的動力和緊迫感。為了盡快提高教師的觀念水準,院校可以為教師組織相關培訓,加強對教師的觀念教育。院校還能通過聘請優秀教師來對本校教師進行授課展示和方法培訓,使教師們能夠快速的吸收和應用新概念的教學手段。
(三)在學校評價體系中重視語文教育
學校對學生的評判中語文重視程度不足,學生對語文學習壓力感不強,在消極的環境影響下形成對語文學科無所謂的態度,這也是學科最終成效不高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院校的評判標準中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要求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緊迫感,督促學生展開語文的學習。校方可以組織學科相關賽事,通過競爭方式鼓勵學生語文的進步。
結束語
語文對新時期中職生的當前和未來來說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為追隨當前時期社會的需求,院校需要重視語文學科,積極督促教師開展語文教育和提升中職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在打造高素質中職語文教師的同時,對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提供語言保障,使學生能夠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旭升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