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英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整體架構下,小學的課程屬于基礎性的教學階段,在小學教育教學整體的教育體系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而語文課程在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性來說不言而喻,它是小學其他課程的基礎內容,對于其他知識的學習也有重要的影響。當前,需要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重點關注,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個人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豐富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核心素養教學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相關聯系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的教學方面也會有全新的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得以應用,核心素養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整體素質,該項內容也變成素質教育模式下小學生素質能力表現的關鍵指標,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會發揮著突出性的作用。我國的教育部門于2014年就學生的教育提出了相對應的概念,該概念提出之后,各類教育模式都對其進行應用,并在實際的應用中展現其教學效果。就“核心素養”的定義來說,主要是認為學生需要具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力以及適合自身發展的能力,在學習期間能夠突出個人修養、家國情懷以及對社會的關愛。另外,教師在教學期間需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以及創新性研究等內容。在核心素養的教學導向下,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就當前教學中的重點集中于學生的素質培養方面,該項內容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創新與完善;該種教學模式能夠更具有現實意義,也更具備應用價值,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
1.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以使學生把在閱讀中發現的“言語密碼”轉化為學生進行言語表達的“內心沖動”,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也就得到了質的提升。
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一課的時候,文中有幾處這樣的描寫“湊成了那樣活潑的可愛的小燕子”“……波光粼粼的湖面橫掠著”“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幾痕細線連于桿與桿之間”。這些語句散落在文本各處,學生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往往不加留意,一讀而過,也就很難發現這些語句在表達中的妙處。只有對語言比較敏感的學生才會發現文中語言的一些值得推敲之處。如“為什么說湊成了活潑的小燕子?”“作者為什么用幾痕細線而不是幾根細線呢?”當學生發現這些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換詞比較等方式引領學生品味語言,在語言品味中,學生們明白了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以及應根據不同的表達需要采用不同的詞語進行說明表達。
2.通過對學生思維模式構建的開發以及提升開展教學
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需要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開發與提升,這樣的內容也是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學須改進的一項內容。如若核心素養能夠有進一步的提高,語文思維能力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本身就需要激發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培養學生語文體系構建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形成發散性思維的思考習慣。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需要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整體素養提升,在教學期間將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展現,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性格活潑好動,假如教師設計的課程內容過于枯燥,學生就會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方面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并鍛煉自身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同時,需要將思維開發與提升滲透到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需要對語文文章進行逐步學習,并關注語文閱讀的相關知識。另外,在該階段,教師還需要重點關注語文思維模式以及特殊性的文本內容閱讀,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內容,還能夠體會文本創作人員的情感。
3.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教師的教學重點。教師應當利用好這一關鍵時期,關注學生如何進行漢字書寫,不僅要求讓學生會寫,并且還要讓學生寫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在一些古詩詞當中,一字一句都能夠體現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應該重點講解核心生字,讓學生通過對生字的默寫以及理解,來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并且將帶有含義的生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寫作當中,進而實現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培養。例如,在講解完古詩詞《望廬山瀑布》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對生字:爐、煙、掛、流、尺、疑、銀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在練習這些生字的同時對古詩背景進行闡述,通過這幾個字的描述可以體現出詩人李白豪放的性格,因此,學生就會對這幾個字所體現出的傳統文化印象更加深刻。由于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很容易就會被教師的講解所吸引,并且會對漢字寫作及傳統文化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培養,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4.通過對學生的審美以及創造能力的挖掘開展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也將上升到全新的平臺,就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期間需要具有明確的目標。并且,在其教學期間還需要保證教育目標的多元化發展方向,學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與賞析的能力,并能夠拓寬自身的創造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階段,其教學的模式一直都是對文學作品的含義進行定義與分析,并不是對文學作品進行審美鑒賞,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影響到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所以,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達到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從而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方向。
三、結語
結束語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小學教師需要深入探究核心素養的內涵,將核心素養合理的融入到教學中,觀察落實核心素養的需求,能夠在無形中加強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和重視,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永強.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48-49.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學(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學校) 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