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育職能發生改變。教師不僅要普及知識,還要重視能力的培養。從結果上來看,現在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需立即調整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前言:新課程是一個有著深遠意義的理念,不僅詮釋了教育的真諦,還為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雖然新課程理念已經問世許久,但其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要想打開這個局面,需要從理論中汲取思路,從實戰中積累經驗,歸納出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意義
(一)培養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對邏輯思維的要求還比較高。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切的基礎,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會給予教師最大的支持[1]。而喚醒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能否推動課堂教學的創新發展。倘若做到了,學生就會緊跟教師的腳步。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數學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待學生發現數學魅力后,就會一直保持興趣。
(二)攻克教學難點
在數學課上,學生需要理解很多概念,掌握很多定理。但是個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能力強的學生,能夠輕松應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無法把完全吸收知識,在應用時必然頻頻出錯[2]。長時間遭受打擊,學生會萌生一個想法,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學習數學?一旦想法產生,就會阻礙學生前進的步伐。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對知識進行具體化處理,以降低知識接受難度。正確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擁有攻克重難點知識的能力。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要求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古人云:“萬變不離其宗。”教學目標等同于“宗”,教師要結合多方面內容設計目標。一方面,對新課程理念進行深入研究,促進教育思想的轉變。另一方面,對學生學情及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在課堂上,要嚴格落實目標。自此以后,課堂變得不再苦悶,學生表現地更加積極。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一定能獲得好的結果。
(二)突出學生主體
教育的本質是服務,既然是服務,就要始終將學生擺在首位[3]。具體操作是,摒棄以成績論好壞的思想,堅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則。以興趣為導向設計教學活動,并做好引導工作。最好的引導方式是提問,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還應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需教師多言,學生就會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久而久之,數學素養就會形成。
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利用微課,構建活動
常言道:“蛇無頭而不行”。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蛇頭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師用心設計。待目標確立后,就要分析自身定位。教師扮演雙重角色,一是監督者,二是引導者。在數學課上,教師要懂得給予學生自由,這樣才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當然,輔助工具必不可少。微課(微視頻)能擔此重任,確保教學目標實現。具體來說,在《三角函數》一課中,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現三角函數圖形,往學生的大腦中植入一個概念。接著以動態的方式展現制圖過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待掌握要領后,就要組織實踐活動。部分學生能夠準確畫出圖形,部分學生則無法做到。此時,教師要再一次播放視頻,并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播放結束后,相信學生就能掌握畫圖技巧。
(二)科學設問,引導思考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所以說生活中蘊含豐富的教育素材[4]。教師要懂得發掘,并將其引入課堂。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要想完成既定目標,需要教師利用問題引導方向。當學生步入正軌后,就會深陷在數學世界中不能自拔,成績自然節節攀升。以《概率》為例,闡述如何設問,又如何引導。上課鈴響起,教師直接宣布教學主題,并要求學生歸納出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之間的區別。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故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經過思維碰撞,學生的認知得以補全,給出了正確答案。隨即,教師帶領學生做游戲。游戲規則是由教師拋硬幣,由學生來猜正反。在多次出現正面后,學生一定會認為,下一次是反面。倘若學生答對,游戲繼續。倘若學生答錯,就向其傳遞一個概念,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概率相同。借助這些事例,幫助學生把握好概率的本質。
(三)數形結合,巧解函數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也是一直困擾學生的難點。導致學生吃不透知識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函數的涉及面比較廣泛,增加了理解難度,二是所使用的方法不夠合理,降低了學習興趣。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需要引入數形結合思想[5]。思想不會單獨存在,要有一個載體。例如,推動數形結合思想和《函數的值域》教學的結合。在屏幕上呈現一道習題,有兩個函數,分別是和。當大于時,存在多少個解。在拿到題目后,不少學生會直接解題,不僅工作量大,難度還高。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入數形結合思想,并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有了新的方法,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解題思路,即對不等式進行轉化,分解出兩個等式,在一張圖上分別畫出圖形,圖中交點即為解題關鍵點。
(四)小組合作,提高能力
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高中生應具備的一項能力。在數學課上,教師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需注意的是,培養計劃并非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調整。具體來說,在講解《正弦定理》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協助各組選出組長,帶領組員學習。接下來,就要闡述學習任務。在三角形ABC中,B邊固定不動,角B同樣如此, AC邊可隨意旋轉,請歸納出角C和AB邊之間的關系。審題結束后,各組迅速行動起來。雖然學生們很努力,卻無法得到答案。此時,教師就要給予一定提示,使用直角三角形知識。明確了方向,學生很順利的就推導出正弦定理。隨即,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讓各組進行討論。問題1:正弦定理的使用有沒有限制條件?問題2:相較于角B,角A的正弦值更大,是否可以說角A所對應的邊更長?待找到正確答案后,學生會對正弦定理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總結:新課程理念的實行,促使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出調整。工作是否卓有成效,關鍵要看策略選取是否得當。微課(微視頻)是一種高效的教育手段,將其引入課堂,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找準時機提出問題,能夠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并鼓勵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可推動班級學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昌官.素養為本的高中數學教學綜合改革[J].基礎教育課程,2021(08):30-38.
[2]鄒衛剛.高中數學落實差異化教學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0(03):48-49.
[3]劉東翔.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數學教學創新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05):39-41.
[4]王寧.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90.
[5]劉露.數形結合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20(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