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翠 謝延兵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被有效利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環節中,幫助學生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朱永新提出的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由于其倡導學生的自由成長,倡導學生全方面的提升,被越來越多地教師關注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有效利用新教學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革新,但是較難掌握其真正的價值,下面,我就將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探討如何有效利用朱永新新教育理念指導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朱永新;新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指導價值
前言:
在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應當再像以往那樣是語文教師一個人的教學舞臺,而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互統一的過程,是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以人的發展為最終目標,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在德智體美勞這五大方面獲得充分提升,能夠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自學能力等各方面學習能力有效提升,能夠在探究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核心素養方面有效地以培養,保證學生成為時代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保證學生未來成長道路的多元化。
一、激發學生個性,保證學生自由成長
興趣永遠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任何新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環節中,教師并不能有效利用學生的這一興趣,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僅僅只顧學生在語言知識方面的提升,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抑制學生的天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會逐步喪失自我天性,逐步成為應試教育下,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畸形化產兒,不利于學生的未來多元化成長。因此,在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的興趣和天性作為重點考慮對象,充分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多樣化,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興趣,保證學生的天性能夠得以釋放和保留,為學生自由成長提供教學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草船借箭》這一節的教學實踐時,就可以充分結合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和釋放學生的天性。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自學,通過自己的語言復述出文章中的情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舉手發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充分地進行自我發揮,在教學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一節內容的學習過程和自身表現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這樣的開放式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學習天性不再被抑制,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自身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要地位,學習主動性得以有效提升。這樣的開放式主動學習,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天性和思維的活性得以有效保留和激發,為學生未來的多元化成長道路提供前提保障。
二、引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小學語文的教學意義,不能僅僅約束于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提升上,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小學語文,幫助學生通過主動質疑和提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小學語文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學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在講臺上灌輸式地進行知識的教授,學生被動地接收,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激發和展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融入自身的思考,致使學生在這樣壓抑的教學環境下,無法發現問題。教師在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下,就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將課堂教學開放化,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上課時主動進行思考,主動提出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保證課堂高效開展的同時,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蝴蝶的家》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實踐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其他小動物的家在哪里呢?”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或者書籍,查閱其他小動物的家。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通過教師引導的問題的提出,激發出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利用互聯網解決問題,有效培養自身利用工具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對這一節課程的教學內容記憶更加深刻的同時,綜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這樣結合朱永新新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以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作為教育的核心,為學生的自由成長提供有效保障。
三、創設展示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自信
小學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對學生學習自信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能夠長久地進行學習。小學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消化朱永新新教育理念,巧妙設計實踐性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再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予以表揚,激發學生對自我表現的認可,提升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自信心,從而有效提升在后續語文學習中的效率。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環節,和在實踐中接收到正面的反饋,保證未來在多方面全面發展的機會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從軍行》這篇古詩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在完成古詩解析和講解教學之后,開展“詩朗誦”這一實踐性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 參與到對這首古詩對朗誦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運用正確的思想感情朗誦這篇古詩,在此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正面的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信心,從而有效激勵學生能夠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進行學習,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知識水平的同時,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不僅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對語文能力的提升,還要幫助學生能夠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保證未來成長道路的多元化,保證自身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在教學環節中,有效運用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基礎,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朱永新:閱讀應當是教育最基礎的事情[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7).
[2]王宏瑞.基于朱永新”新教育”探析小學生課外閱讀氛圍的營造[J].新課程·上旬,2019(10):12.
城口縣坪壩鎮中心小學 4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