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國斌
摘要:在創新改革教育的新模式下,教師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間,學生有了更多的發展內容,教師從單純的教提升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也從單純的學知識,轉變為知識的獲取、思維的形成,注重自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便成為了高中地理教師重點關注和探討的教學問題,為此,本文將從分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兩方面,探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核心素養;有效途徑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應用于實踐,高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仍是讓學生通過知識原理的學習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實現各項能力的培養和自身能力的發展。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教師將地理學習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歸整,讓學生可以終身受益,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的教授要突出地理知識的個性化和內容的創新性,逐漸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更要擁有全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對地理知識的不斷探究,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高中地理情景教學的意義
例如,在研究“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一章的內容的過程中,居住在城市的學生缺乏接觸農村的機會,因此對農業區的形成和發展的實際情況缺乏全面詳盡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農業地域的場景,使學生對農業地域的具體情況有直觀、明確的認識,從而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至關重要。在過去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解釋,導致課堂教學氛圍低沉,學生參與度不高。通過創設情境、角色扮演和其他有趣的活動,教師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聯系起來,從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學的總體水平,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教學思想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意識到自身對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積極響應我國現代教育政策的號召,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強化自身的教學素養,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對象,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上,而不是注重單方面知識的講解與傳授。
(二)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學會靈活運用當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掌握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核心素養。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城市化”這一概念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各個時期深圳的對比圖,然后再為學生播放與改革開放后深圳變化有關的視頻,并在視頻結束后為學生提供一組與深圳人口、用地以及產業產值的對比數據,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分析“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最后,再組織學生畫一幅表現“城市化”的地理簡圖。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學生便能夠加深對“城市化”概念的理解,并通過圖文轉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中的綜合思維。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地理教學要聯系實際
在全新的教學理念帶領下,核心素養構建了教師高層次的教學思維,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受益匪淺。增加學生對核心素養內容的分析和理解,讓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例如在學習城市化的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兩個城市人口數量對比引出城市化概念,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懂得了影響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師也可以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內容的引入,讓學生看到某一區域地理文化、經濟和人口之間的關系,并深化知識與自身發展的關系。
(四)開展興趣地理教學專欄,驅動學生自主探究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將知識有效的輸出,教師需找到學生的共性問題,抓住重點,利用網絡科技手段進行地理知識專欄的構建。將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分成不同的組,讓他們共同討論地理現象與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在興趣的帶領下,地理教學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對地理原理和相關概念的探究過程,也成為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加入與學生互動的環節,例如微課引入法、表揚激勵法等,培養情感連接,讓學生懂得地理知識與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關系。
(五)關注周圍的地理熱點,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
在講大氣污染時,地理老師可以問學生:我們周圍是否有環境污染?請舉出例子說明。根據他們所看到的,學生列出可能導致空氣污染的污染示例,例如,燃煤發電站,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的不標準排放。然后,老師使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因酸雨而枯萎的樹木的圖片。學生看完后,地理老師可以提問:什么是大氣污染?有哪些危害?學生們討論和查閱資料得出正常大氣中各種氣體的含量標準和大氣污染的界定。在討論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還可以擴大思維范圍,有效地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實現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結語: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將重心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科學地創建地理問題情境,并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進行調整,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及時給予鼓勵和認可,使每個學生感受到地理的獨特魅力,進而促進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馬奔峰.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J]. 當代教研論叢, 2020, 000(001):P.91-91.
[2] 戴文斌, 朱翔, 胡茂永. 淺談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J]. 地理教學, 2019, 000(003):42-45.
[3] 常雪莉.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研究[J]. 文理導航, 2020(4):77-78.
山西省運城夏縣中學 0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