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孫少偉









摘要:現代制造企業市場核心競爭能力主要是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本文通過研究制造企業物流模式的相關理論,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制造企業物流業務進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一種制造企業物流模式選擇策略。
Abstrac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logistics costs, and ultimately maximize profi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model related theory, and the us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business case analysis, put forward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mode selection strategy.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利潤最大化;物流模式;層次分析法
Key words: core competitiveness;profit maximization;logistics mode;AHP
中圖分類號:F270.7?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4-0180-04
0? 引言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層面也在逐漸轉變和擴大。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僅僅只局限于價格和質量上的競爭,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開始將目光轉移到了物流上,企業可以通過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物流模式將企業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做到最優,從而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
1? 制造企業物流模式相關理論
制造企業采用的物流模式主要有自營模式、外包模式和企業物流聯盟模式,每一種物流模式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特點和具體的適用條件,制造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物流模式。
1.1 自營模式
自營物流是企業常見的一種物流模式,是指公司自己出錢投資物流設施、配置物流運營、組織和實施物流運作,滿足自身需求的一種物流模式。自營物流的控制力和協調性很強,而且有利于利用企業既有物流資源,但是它需要投入很多的流動資金,降低了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對于一般規模的企業而言,物流并不是企業的核心業務,企業的投資有限,物流設施和專業水平較低,不可能建立全面高效的物流運作系統。
1.2 外包模式
企業物流外包模式,就是指將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2],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適合采用物流外包模式。外包物流可以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和物流成本,從而為公司爭取更加寬廣的客戶源,提升客戶水平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機遇往往伴隨著風險,對合作伙伴的依賴程度過高,會減弱企業對于物流的控制力,使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處于被動地位。
1.3 企業物流聯盟模式
企業物流聯盟是指企業選擇與自己有較多業務往來的公司,形成的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企業物流聯盟相對企業自身單獨從事物流活動來說,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每個主要企業都將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擁有自己的物流業務和物流資源,并將它們集中整合,企業與物流企業優勢互補、要素雙向、資源共享、風險同擔、收益共享。企業形成物流合作聯盟,有利于物流業務的銜接和相關物流資源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減少投資,也有利于提升利潤水平,由于擁有了穩定的資源,也有利于企業快速進入市場,提高競爭力,但由于缺乏專業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很難在提高物流效率,服務質量和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和有效成果。
可以看到,三種物流模式各有利弊,如何選擇和權衡,是制造企業現下的關鍵任務。
2? 層次分析法選擇物流模式
2.1 企業簡介
A公司注冊成立于2018年4月,注冊資本500萬元。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一體的創業型公司,本文以A公司的某電子產品生產制造為研究對象,對其電子產品成品的運輸業務應選擇的物流模式進行分析,從而降低企業運營的物流成本,提高公司的物流效率和生產效率,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
2.2 利用層次分析法研究物流模式
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時,除了要考慮各種物流模式的物流成本外,還要考慮一些其他的因素,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權重之后,進行相關計算,再選擇物流模式[6]。
2.2.1 方法介紹
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指將與決策有關的因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其主要分析步驟如圖1所示。
2.2.2 具體分析
①建立綜合評價準則體系。
運用層次分析法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各個組成因素,在進行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物流模式選擇時,首先要確定影響因素。為了能更加客觀和全面地進行選擇,選取物流成本、企業可持續發展、服務水平、柔性指標四個要素為一級準則層,其中每個一級準則又包含著幾個二級準則,以此來構建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物流模式選擇的綜合評價準則體系,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②建立評價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
此次評價是為了確定A公司電子產品運輸業務的合理的物流模式,企業可以選擇的物流模式有上述提到的三種,作為選擇方案D1,D2,D3。針對企業的產品運輸業務,通過對這三種物流模式進行分析判斷,從而確定適合企業產品運輸的最佳物流模式。按照層次分析法的計算步驟構建評價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圖如圖2所示。
③各個要素權重計算。
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及相關研究,結合判斷矩陣標度定義可確定各層次的判斷矩陣(如表2)。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到各層次的平均隨機數一次性準則CR值,故均可通過一致性檢驗,再根據判斷矩陣標度定義公式進行計算,例如表3所示。
λmax=4.233,CI=0.076,RI=0.9,CR=0.084
可以得到一級準則權重,同理可以得到各評價準則相對權重值如表4所示。
④對各種物流模式下的各項準則綜合評分。
根據具體的實際調查結果,可對各準則進行綜合評分,綜合評分確定好后,對各準則得分進行一致化處理。
⑤確定三種方案的一級準則權重。
先根據二級準則的權重,計算對應的一級準則權重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⑥每種方案的最終評價結果。
再根據一級準則自身的權重,就可以確定每種物流模式的最終權重,例如D1=0.1592*0.63+0.2225*0.06+0.1196*0.20+0.4036*0.11=0.1820,其余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結果表明,D2優于D1和D3,對應的方案就是物流外包模式,因此選擇物流外包模式最為合適。
⑦結果分析。
從最終的結果分析來看,對于該企業的產成品運輸來說,最好是選擇外包物流模式。因為對于該企業來說,所涉及的業務很廣泛,物流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高,而且企業物流管理能力也比較低,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企業可以得到更高質量的物流服務,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企業所經營的其他種類產品上,與此同時,還能夠提高顧客滿意度。
3? 制造企業物流模式選擇建議
通過層次分析法分析企業物流模式可以看到,制造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的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物流成本、企業實力、管理能力及物流重要性和企業所生產產品的特點等[1]。因此,在選擇制造企業的物流模式時,要綜合“物流在企業中的地位(包括物流成本、企業實力、產品特點)”和“企業的物流能力”兩方面進行考慮,具體如圖3所示。
而在降低原材料成本(第一利潤源)和人工成本(第二利潤源)都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利潤源)成為了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而物流模式又是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因此,為了選擇一種合適的物流模式,結合以上案例分析,針對如何選擇物流模式提出幾點建議,是為了制造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時做一個參考,也是對以上案例分析中各影響準則的一個響應。
3.1 結合企業實際,選擇物流模式[5]
制造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時,究竟選擇何種物流模式,要結合企業自身狀況,在分析企業的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物流管理能力和物流的重要性,而不能盲目跟風,只為迎合時勢,這樣可能會使企業遭受巨大損失。
3.2 積極引進先進物流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物流水平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一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了衡量企業現代物流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從國內發展到國際,建立全球化的供應鏈網絡以及計算機信息網絡越來越重要[4],企業要及時學習和引進先進物流技術,通過各種信息技術與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進行有效控制,提高物流技術水平。
3.3 提高企業物流人員專業水平
不論是制造業還是其他任何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制造企業現階段物流人員專業水平普遍比較低下,物流教育滯后[7-8],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的極度匱乏,會從根本上影響制造企業物流水平的提高,因此,制造企業需要提高物流人員專業水平。
3.4 加強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通過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滿足顧客需求,它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整個供應鏈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組織、協調與控制,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最優化[3]。在互聯網時代,市場競爭已經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的競爭。因此,企業物流模式的核心是供應鏈管理,通過供應鏈的優化來降低物流成本。如上述提到的A公司,作為一家電子產品公司,在采用外包物流模式的前提下,他所需要的是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否則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供應鏈是一個整體系統,包含著企業、供應商和客戶,看重的是三者共同發展。
4? 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競爭已經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要想占據市場地位,必須實施供應鏈戰略資源整合,只有將物流貫穿于供應鏈,才能真正地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物流模式。本文介紹一種制造企業物流模式選擇策略,從建立供應鏈結構模型上分析,結合企業自身情況,綜合上下游的物流關系,確立制造企業物流選擇模式。該策略具有結構模型簡單,應用場景廣泛,對制造企業物流模式選擇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程明.我國制造業企業物流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6(12):73-74.
[2]吳靜旦.中小制造企業物流運作模式的選擇研究[J].中國商論,2017(15):44-45.
[3]侯艷芬,馬瑜業,馮文文,等.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物流運作模式選擇的思考[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8,23(3):126-128.
[4]姜天,張洋.制造企業物流信息化分類建設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0):79-81.
[5]許明星.我國制造業企業物流運作模式的分析選擇[J].經營管理,2009(20):180.
[6]白海濤.中小制造企業物流配送模式選擇的研究[J].知識經濟,2016(6):57-58.
[7]王國華.我國制造業物流的現代化思考(一)[J].物流時代,2004(007):12-14.
[8]王國華.我國制造業物流的現代化思考(二)[J].物流時代,2004(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