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華
摘要: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授課,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課堂教學的組織難度,保障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也可以更好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美術學科的美育價值。同時,學生也會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互動教學模式
前言:
在小學美術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使課堂更具活力,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學習美術知識、提高繪畫技能和審美能力。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用心鉆研教材內容,通過設置問題促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積極互動。并且,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其熏陶和感染下,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才會使美術教學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一、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互動
提問不僅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一步掌握文化知識。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美術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置問題來提問學生,可以使對美術課程的興趣更加濃厚,并促進他們美術思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有效帶動學生的互動熱情。
比如,在對《家鄉的古建筑》開展教學實踐時,教師可以先將北京故宮、廟宇古亭等不同古代建筑的圖片制作成課件。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溝通:“同學們,我們國家是著名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人們用智慧和雙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古建筑,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同學們想看一看這些古建筑嗎?”。當學生回應的同時,教師就可以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不同的古建筑圖片。并且,啟發學生從建筑物的房角、飛檐、脊背等方面去認真觀察。接下來,教師再提問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古建筑圖片,同學們發現什么哪些共同的特點嗎?”。經過教師之前的啟發,一些學生就會回答:“這些古建筑都是由四角組成房頂,而且上面都有彩色的磚瓦。”;一些學生會說:“它們屋門與我們平常住所中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格斷……。”。接下來,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進一步指導學生更加入微去觀察,就會使學生掌握繪畫的要點。
或者,教師也可以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認真品后,與同桌同學去探討一下,然后再回答。這樣也會使學生的互動熱情有效提高,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教師的問題,令學生盡快掌握美術知識中的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去依照古建筑照片進行繪畫時,就不會使學生產生不知從何處下筆的學習感受,從而幫助學生融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另外,教師也要不斷發現和表揚學生的作品,學生會更加積極與教師互動,從而繪畫出優秀美術作品。
二、為學生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美術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更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只有愉快的心情下,才會發現美,感悟美,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小學時期的學生,審美能力大多處在待開發階段,教師讓學生擁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才會進一步啟蒙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并喜歡互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
比如,在《剪紙故事》的美術課上,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好彩紙、膠水、剪紙作品等物品。并且,也要讓學生做足準備。導入剪紙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與之互動。對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這一心理需求入手,與學生溝通:“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學生興致被調動起來后,教師再說:“現在我們就來聽兩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吧!”。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導入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小女孩共同到草地上喂小白兔,小白兔很乖巧,兩個小女孩玩得十分開心。”。同時,為學生展示對應的剪紙作品。接下來,教師再導入第二個故事:“小濤和小陽是好朋友,星期天的早晨,他們相約去幫助老奶奶抬東西。看,他們干得多賣力!”,并且,繼續為學生展示對應的剪紙。接下來,再提問學生:“兩個故事講完了,同學們喜歡嗎?”。當學生回答:“喜歡”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這兩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學生就會將思維集中到剪紙上。此時,教師再導入剪紙的教學。當學生有基本掌握后,教師再讓學生成立合作小組,并讓他們共同商討一個故事,并分共門剪刻部分內容。
這樣就會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愉快學習美術課程。并且,也會使學生之間的相處更加融洽。當每個小組完成作品后,教師再讓學生分別到講臺前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分享其中的故事,就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愉悅,并使學生的剪紙技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強化作品欣賞分享審美感悟
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欣賞美術作品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美術品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從啟發學生的角度來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掌握。并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用心去感悟美術作品,促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情感。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去分享各自的感悟,就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得到大幅提高。
比如,在欣賞《向日葵》這幅西方的美術作品時,由于學生比較陌生,教師就可以在用多媒體播放這幅作品的同時,對其背景、應用的美術技法、思想和內涵等加以較深入的介紹,以此來調動課堂活躍的氣氛。并且,教師可以啟發性提問學生:“同學們,向日葵的形狀與什么相似呢?”。學生就會很快得到啟發,并回答教師:“與太陽十分相似。”。之后,教師再說:“太陽是不是充滿陽光呢?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通常會怎樣來形容呢?”。這樣就會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悟到這幅美術作品的美好之處,并回答教師:“是的,用陽光來形容。”。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去感受作品中的顏色,并引導學生想象更換作品的顏色會有什么效果。并且,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就會使學生形成更多的感悟,并充分融入到作品的欣賞中,進而懂得去欣賞,并有效提高審美能力。
總結: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互動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要以學生為核心,并巧妙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與教師良好互動,才會使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而且,教師還要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欣賞美術作品,才會使學生樂于去互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成績和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捷.試論小學美術課堂的互動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16):39.
[2]余敏.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方式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8-19.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