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麗
摘要:基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質,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中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數學思維;培養途徑
前言:
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生產中的應用都極為廣泛,也正是因為如此,數學學科一直以來都受到廣泛的關注。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育理念,并結合當前學生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重心,同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和學生進步的共同需要。
一、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的改變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轉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模式,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展為教育實施的主體。主體性表現特征即為高度的自覺性與自主性,是一種意識與思想層面的自發、自愿,主體性能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過程,而自主性行為往往能收獲高質量的結果,而且數學教學的方向也尤其注重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兩種能力也與主體性的養成密切相關。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就需要教師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基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重、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就需要采取情境創設的手段來打造趣味課堂,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們創造參與的有利條件,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探究的愿望,而且探究與參與的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與知識間的聯系,并且探究和參與過程使得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樂趣,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揮。
二、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學生之間由于家庭教育背景、領悟能力差異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積極搭建思考平臺,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有效發揮。而利用生活場景以及實際就是很好的平臺搭建方法之一,利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類似的場景或與數學教材知識相關的圖案、道具等,將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設置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習慣,且具有啟發性質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這就意味著口頭需要表達,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展開交流、辯論,參與討論或是回答問題;大腦要高速運轉,深入思考,提問疑問、假設,并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手要快速的將解題方法、解題過程快速的呈現在紙上或本子上。這樣口到、眼到、心到的高度配合與參與,能夠有效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更好的發揮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掌握重要的知識點,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前提是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的特殊時期,思維活躍,性格好奇,當然注意力也難以集中。所以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首先要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穿插極具趣味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激發其探究的意愿,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探討問題的過程之中,有探討就有互動,有互動就會有碰撞,而碰撞能夠產生思想的火花,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有很多題目都有多種不一樣解法,這種碰撞無形中能幫學生發現更多解決的思路以及可能,無形之中提高他們的學習專注力和興趣,促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解題興趣,從而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標。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老師也要注意對他們參與時的具體表現給予充分的評價和適當的引導,有針對性的給出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盡最大可能創造平等、自然、輕松的交流氛圍,首先要讓學生們勇于交流,敢于質疑,提出不同的想法,這其中也許會有個別學生解題思路出現偏差,但也不要粗暴的進行否定,而是在肯定其積極性的前提下加以恰當的引導。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打造智慧課堂,利用多媒體來全方位、直觀、動態展示所授內容,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更加豐富多樣,這種多途徑新穎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探究的意愿,老師有針對性的因勢利導,充分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意愿,引導他們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找到新方法、新途徑,進一步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至關重要。唯有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從受教育的主體、教育內容、教學性質等方面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探究的驅使下愿意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并且嘗試著去解決和突破,不僅能顯著提高學習效果,而且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也是很好的助力。
參考文獻:
[1] 尹傳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西安會場)論文集(五).2020(01);0005-0005.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中心小學 5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