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畢建智
摘要:在創新創業背景下,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本文以沈陽大學美術學院為例,通過校企合作搭建教學實踐基地,優化教學模式,深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為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平臺。總結實踐經驗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性借鑒。
關鍵詞:創新創業;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基地;人才培養
自2014年起國家大力推進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為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扶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特別是在高校當中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以及組織開展各類活動,鼓勵大學生加入創新創業的大潮之中。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通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全國各高校大力踐行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近年來在創新創業相關政策與方針的正確引導和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人、企業、社會團體、高校等加入到創新創業的隊伍中。特別是在高校當中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在高校中接受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教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創業促進就業,在畢業后投身于創新創業大潮之中。成果顯著,涌現出了許多成功的案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為學生未來創新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以目前的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課程在針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通過改革的方式進行解決。
(一)對于畢業生初入社會,在社會經驗、資金、技能等諸多方面依然不足,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困難重重。近年來在創新創業方面國家給予了很多扶持與幫助在在資金、平臺等方面。但是在創業過程中知識技能、團隊意識、心理素質等方面則是需要在走出校門時已掌握足夠的能夠支撐起他們走入社會進入創新創業的大潮之中。在高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創新創業教學課程改革在當下至關重要,單純的課堂教學已不能完全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教學。
(二)師資隊伍在面對今天教學模式的改革下,對于教師隊伍針對創新創業能力水平的培養至關重要,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水平的不足,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有著一定的阻礙。
(三)原有的教學課程已不能滿足今天創新創業教育,在一直強調理論知識的課程體系里,技能培養以及實踐的重要性應該重視,這方面的培養是創新創業課程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項。
二、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必要性
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與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于傳統的教育環境,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新的教學課程等,為培養創新創業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教學實踐基地鏈接學校、政府、企業、市場,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全新的教學環境,同時也將獲取更加多維度的、全面的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視野等。為學生創新創業掃除更多阻礙,奠定更多堅實基礎。以教學實踐基地為平臺進行實踐,從而更好更快的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并且也為專業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條件。
三、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實踐
沈陽大學美術學院一直以培養適合社會需求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對于高校學生的培養在教學方法、內容、形式上都應該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自主創業的能力。基于這個原因,美術學院近年來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搭建教學實踐平臺,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參與機會、了解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解決就業、創業問題,推動創新創業教學課程改革。
(一)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美術學院目前有省級校外實踐基地兩個,校企合作工作室二十多個,涉及到的專業包括公共藝術、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服飾設計、平面設計等。如東祥金店珠寶有限公司所參與建設的企業命名班“首飾藝術工作室”,遼寧省教育廳審批的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與喀佐天佑陶藝有限公司建立“紫砂藝術工作室實踐基地”,與沈陽盛京滿繡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盛京滿繡-手工藝術傳承與扶貧創新基地”,以及與沈陽聚慧藝術品有限公司建立的“顏料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工作室”、智蜂巢等企業建立的實踐基地等。通過基地建設將學生的教育教學課程與該基地的建設內容相結合,是教學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實踐過程。這些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實踐的機會,以及就業與培養創業能力的機會,為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創造了條件,促進培養綜合性人才,促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創業課程研究與發展提供保障。
(二)優化課程結構
根據教學實踐基地特色與優勢,優化課程結構。在課程內容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程設計上,增強課程的應用型、針對性與前瞻性。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側重實踐過程,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在課程設置將遵循兩大原則:一是基礎理論課充實精干,增加應用型課程比重;二是對學科課程進行創新,增加在基地實踐課題的訓練。課程設置重點強調實用性、實踐性和知識性。教學內容要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以基地為依托,突出實際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
(三)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建設
挑選相關專業優秀教師,培養創新創業師資團隊,為校內與校外教學提供專業的師資保障。邀請相關專業人才、企業一線的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師團隊,讓教師們在具有高水平的理論基礎上,試試掌握市場與企業在各方面的需求,從而在實踐中,總結課程內容、教學內容與大綱,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指定完善的教學體系。培養能夠帶領學生真正走進創新創業大潮之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創業教師團隊。
(四)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通過教學實踐基地從而開放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課程,將學生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有利于培養創新創業和復合型應用人才。實踐性教學模式與課程的設立,將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在實踐過程中知識的學習的維度與質量,從而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大學生培養模式、管理機制,建立開放的大學生培養體系,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和綜合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注重體現實踐性教學與案例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總結
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教學實踐平臺,將會為優化創新創業教學模式與創新創業課程助力,將會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有利平臺,將會為企業發展中人才、知識等需求提供資源與幫助。教學實踐平臺的搭建在創新創業教學改革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成慧翔.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7):92-93,96.
[2]孫立豐.創新創業背景下西部高校陶瓷包裝新課改建設[J].中國包裝,2021,41(03):66-68.
[3]李欣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索——基于泛在學習視域下[J].科技視界,2021(06):194-196.
作者簡介:
李曉丹(1980.05),女,漢,遼寧省人,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主要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畢建智(1994.01),男,漢,吉林省人,沈陽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間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