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秋梅
摘要:如何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為當代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把目光只放在教材上,要帶來新穎的模式,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知識,小學數學課程對于學生來說較難,在理解上面存在很大的問題,與此同時,要結合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活動,能夠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成績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創新;創新要點;創新策略
一、引言
小學教育改革要求必須以學生為教學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學習中鍛煉自身學習能力,從而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與提升。不過由于我國長期實行應試教育,因此教育改革的路途并沒有一帆風順,基于此情況,我們需要不斷深入學習探究教育改革本質,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融入更多新穎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進步。
二、小學數學教研創新的創新要點
(一)重視學科素養的培養
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促進學生個人思維的成長,從而應用到生活中,建立一定的數學思考習慣。這也是當下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教師把重心放在傳授上,給學生在學習方面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學生很難理解數學定義和公式推導,這并非教育的目的。
(二)拓展學生知識寬度
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尤其對于數學科目的學習過程來講,如果我們的孩子只能背誦書上的題目,按照教材的方式解題,那教學就沒有發展的可能,學生也沒有辦法在脫離了學校和老師的指導后,進行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教學創新要在豐富教學的課堂內容的基礎之上,要注意對實踐活動的融合,這種實踐活動的前提,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然后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授課、合理使用有趣的教學工具等方式讓學生對數學漸漸感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進行學習與應用的雙重鍛煉,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成長。讓學生逐漸擺脫一種沒有老師不會學習的錯誤學習習慣,同時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范圍。
三、小學數學教研創新的創新策略
(一)通過創新教學拓展學生思路
教師要發揮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拓展思維的寬度,不要把數學科目變成一種模式化的學習。教學創新中的要點就是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帶動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多角度思考。由于小學生思考能力不成熟,接受數學知識較為直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設計一些引導性的教學內容。舉例來說,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類比思維的方式思考問題,比如先帶領學生復習一下數學的相同數的加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一道思考題:15+15+15+15等于多少,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維的轉換,如果把相同的數字有幾個的話,都換成一個數字,那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從而讓學生去嘗試探索15和4的關系,進而得出15×4=60這個正確結果,學生就能快速地掌握乘法的基本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低年級小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趣味,同時利用有效地拓展教學,讓學生自主思考,試一試采用其他解題思路進行思考或者分析,加深學生對乘法概念的認知,繼而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知識學習中會涉及到很多的數學概念,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限,在學習中對數學概念無法完全理解,進而會影響學生后續的數學知識學習,也不利于保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升[1]。對此,教師在數學知識教學中要融入生活的教學內容,進而將數學概念直觀化學生面前,學生能夠更為靈活地思考與學習數學概念,更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數學教師可根據當堂課所講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問題引導,不斷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進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小學數學“年、月、日”這一課時中,教師主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們正確地認識年月日這三個單位。教師們不難想到我們國家的各個節日,所以教師們在課前可以準備一些有關中國節日的圖片和視頻,比如國慶節、元旦節、中秋節等等,也可以加入一些當地的鄉土元素,比如家鄉的節日氛圍,過節的時候的儀式還有風俗習慣等,在課堂開始時將這些內容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們,比如中秋節賞花燈,端午節賽龍舟等。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分辨農歷和公歷的區別,例如:你們知道春節是農歷還是公歷嗎,那國慶節呢。這種教學模式給學生們新鮮感,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也宣揚了中國古老悠久的節日文化。通過生活化問題引導模式完成課堂深度學習,推動學生對知識理念的認識。
(三)融入游戲化的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教學創新中,教師應注重綜合當前學生的喜好特點以及認知能力,來進行自身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改進,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去完成相關的數學學習任務。而學生的喜好特點則取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以此來更好地完成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舉例來說,在《位置與方向》教學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尋寶游戲,讓學生將物品藏在同學的課桌里,提供給教師正確的信息,但在此期間不能說出同學的姓名與位置,可說明第幾組第幾排,從而讓教師找到相應的物品。或是由教師說明位置信息,引導學生進行查找,導入新課,活躍課堂氛圍。通過課前的游戲活動,學生對位置已經有一個基礎概念,教師需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對數對的認識,如讓學生利用座位表貼到相應位置,或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找到伙伴的信息,并說明數對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2]。接下來采用采訪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從前往后看與從后往前看的過程中,洋洋同學的位置有無變化,數對內容有無變化,借此強調數對的寫作形式為行在前,列在后,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最后借用課件展示地圖,讓學生在課本中試一試采用什么辦法確定目標的方向,加強全班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彼此間的有效交流,繼而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束語
毫無疑問,教學創新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模式,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使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得到發展與培養,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也會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學生在思考中會更為自主探索,進而學生也會掌握對問題的處理方法,進而學生的處理問題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也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鳳真.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探究[J].讀與寫,2021,18(3):156.
[2]劉春梅.心中有學生腦中有教法——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J].數學教學通訊,2021(1):5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