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虹
摘要: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當代各學科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在其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興趣等合理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借由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深化數學教學內容、豐富數學教學形式,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關鍵詞:初中數學;?文化自信;?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綿發展的核心,尤其是在當代網絡化社會背景下,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不斷傳入中國,這在一定程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沖擊。此時,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承擔起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將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學習中啟迪學生心靈,使學生能夠深刻、全面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內涵,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逐漸提升中學生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與復興提供支持。
一、 文化自信與數學教育概述
文化自信就是一種自信,但是這種自信更具基礎性、更加廣泛、更加深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容、形式也在不斷豐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學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數學學科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數學家也做出了杰出貢獻,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小故事,恰恰可以反映出數學學科的魅力,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豐富性。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素材,能夠將數學知識點與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讓數學課堂變得更有魅力。
二、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策略
(一)預習滲透,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預習對于數學知識學習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學生預習時,給予學生一些方向和專業個性的設計指導,尤其是要做好文化的滲透,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力量,使得學生能夠產生文化自信。初中數學教師在滲透文化時,一定要對文化充分解讀和展示,使得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數學文化的相關知識,如數學故事、數學歷史等。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文化氛圍。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一些數學現象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學習心理,為學生搭建一些探究數學知識和文化的機會,不斷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巧用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
我國數學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其中吳文俊就是一位十分偉大的數學家。吳文俊早期主要是進行拓撲學研究,但是到了七零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吳受到古代數學算法化思想的啟發,開始轉向幾何定理數學證明研究,其提出的證明方法,被國內外所推崇,這是初等幾何定理證明歷史的創新,這種創新方法叫做“數學機械化”。這種證明方式能夠針對要解決的問題給出一種算法和程序,然后接著這個算法或者程序進行計算推演之后,就可以得到一個結果。如果是計算題,最終能夠得到一個數值或者是表達式;如果是證明題,最后能夠得到證明的結論。吳提出的證明方法將幾何公理、數學和坐標系統進行結合,以計算機為基礎,得到證明的定理。有人稱吳的證明方法給幾何機器證明領域帶來了光明。吳文俊站在數學科學的前沿,一直堅持研究和探索,一路以來收獲了一系列的成就,尤其是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領域,更是突破了歷史,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了榮譽。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數學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時,如果只是給學生解釋這一思想的表層含義,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但是如果通過一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效果就會更好。教師可以通過導入曹沖稱象的故事:曹沖小的時候,十分聰明,其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和成人差不多。孫權給曹操送來一只十分大的象,曹操問大家怎么樣能夠知道象的重量,大臣們都沒有好的辦法。曹沖提出一個想法,先將象放到船上,然后給船做個標記,之后再用其他的實物裝到船上,之后再計算實物的重量,就可以知道象的重量。曹操按照這個方法,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了。而這里曹沖使用的就是一種數學方法,等量替換。這種數學方法在數學中經常被用到,這是需要學生內化到大腦中的一種思維。教師利用傳統文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吸引學生,同時能夠逐漸給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
再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圖形的對稱、旋轉等知識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古代的建筑圖片、京劇臉譜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圖片,吸引學生目光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欣賞和理解對稱美,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又對古代建筑、文化的底蘊進行欣賞。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內容都具有數學的對稱美,如太極圖,就是兩個對稱的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將對稱統一的和諧美充分展示出來。數學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得學生更愛傳統文化,產生文化自豪感,更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三、 結語
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中學生成長為中華民族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借由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既可以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夠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程曉亮,李宣歐,牟欣.傳統文化視域下數學教育中的幾個問題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0,34(4):89-93.
[2]?吳燦.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文匯,2020(3):139-140.
[3]?黃述艷.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與策略[C].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2018:16-17.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棉湖第二中學 廣東 揭陽 5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