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水英
摘要:概述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模式,引出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分析當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弊端,如分析課文,語言知識教學停留在ask-answer的傳統模式,任務缺少學生自主學習,只是被動輸入的結構,提出個人見解,并以一節同課異構課為例,通過小組合作和思維導圖模式如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提出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情感需求,設計梯度性任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
關鍵詞:同課異構;高中英語閱讀課;小組合作模式;思維導圖
一、教學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教師應關注主題意義,認真分析單元教學內容,梳理并概括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拓展主題意義。語篇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語言學習者主要是在真實且相對完整的語篇中接觸、理解、學習和使用語言,因此語言學習不應以孤立的單詞成句子為單位,而應以語篇為單位進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滲透有關語篇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語篇意識,把握語篇的結構特征,從而提高理解語篇意義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語篇知識有效地獲取和傳遞信息,表達觀點和態度,達到運用語言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目的。因此小組合作模式應運而生,而思維導圖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無疑起了很大催化作用。
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5 Nelson Mandela 的閱讀新授課 Elia’s story 為例,探究英語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下的思維導圖教學。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的閱讀新課為例,主題涉及種族歧視以及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
教學目標是通過閱讀引起學生感知南非國家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當地公民所作的努力的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使學生積累部分國家偉人的事跡,同時發展閱讀策略,并搜集與歸納作者的觀點;在學生完成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圍繞偉人的事跡為話題設計相關的活動,就主題遷移與延伸,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展示教學目標
課前清晰展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更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內容以及重難點,聽課期間更加有的放矢。
(二)視頻導入方式
利用視頻,進行話題預熱,導入主題,喚醒學生已了解的背景知識,為本節課的主題埋下伏筆。視頻更加直觀的輸出,不但引人入勝,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個視頻是通過采訪南非國家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公民視頻,反映出大家對主人公的評價褒貶不一。這個小視頻的引入不但可以讓大家對本文的主人公Mandela 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帶著疑問與好奇心完成對本文的學習。
看完視頻后,給學生一分鐘時間談論,并用一句話概括主人公Mandela---Nelson Mandela, who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fought for black people’s equal rights as the white.然后再結合一些圖片,加深對主人公的了解。
(三)主題內容( Elia’s story)解讀
解讀文章的第一個任務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和組織結構,通過給出提示1. Part 1 Para ( ) The life of Elias ______ he met Nelson Mandela.
2. Part 2 Para ( ) The change of Elias’ life _____ he met Nelson Mandela and what Mandela did.讓學生談論概括和補充文章分成兩大部分所包含的主題內容,充分把握文章的主題思路,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抓住關鍵詞的能力,而且能夠在這個框架的幫助下鍛煉他們的宏觀理解和根據中心詞的概括能力。
在精讀課閱讀課的延續快速閱讀中的框架,從結構開始對文章的兩大部分開始更加深入的分析,對文章的段落內容的理解與重組,段落內容中折射出的社會背景、觀點和意見等。具體做法如下:
1.時間軸的思維導圖連線圖。Task2 Part1以以the timeline of Elias’ life 為中心,為了減輕學生的難度,小組談論2分鐘得出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清晰Elias和Mandela的關系,為后文更深入的了解奠定基礎。
(1)Match the timeline of Elias’ life
1940: Elias left school.
1946: Elias was 12 and met Mandela.
1948: Elias helped Mandela blow up some government buildings.
1952: Elias began school.
1963: Elias was born.
(2)細節填空,讓學生學會找關鍵詞,提煉文段精華。
Elias’ problem: He needed to get a _________ so he could live in Johannesburg.
2.Task 3 Part2 Intensive reading主要設計問題以及布置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模式,每個問題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談論。問題一(1)How did Mandela help Elias?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直接從文中找到相關的答案。問題二的提出希望學生在小組談論的過程中通過交流以及借助思維導圖這個頭腦風暴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有判斷力的思考者(to be a critical thinker)(2)What unfair(不公平的) situation did black people face in South Africa?(mindmap—whiteboard)。鼓勵學生把他們的答案寫在小組的白板上,還可以“頭腦風暴”把他們了解到的關于南非國家黑人遭遇到不平等的情況也增加到思維導圖,更加直觀反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見識。
在問題二拓展的基礎上,問題三(3)How did Elias support Mandela? Why?學生很快就迎刃而解。整篇文章的解讀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和思維導圖的模式完成了理解。
總的來說,這種自上而下的主題解讀和結構分析方式,從宏觀到微觀的方式不斷鍛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關注文章的主體結構,養成從整體上到局部的閱讀視野。
(四)延伸主題內容
讀寫結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已成為普遍現象,讀是寫的準備,寫是讀的延續。有效的讀后續寫應產生協同效應,即輸出的語言和內容與原材料的語言和內容產生協同,其中,語言協同是指受試在續寫中運用讀物中的詞語表達自己思想的語言現象(王初明2015)。
對于這節課的主題是學習偉人的品質和事跡,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再進行一定的遷移和拓展,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創新思維。
學生輸入對輸出的正確而又有效的手段就是讀寫相結合。延伸主題內容的第一個任務是What good qualities make Mandela a great person? And find out the supporting sentences。這個問題的提出不但讓學生從文章內容單純的輸入,而且讓他們學會有效輸出。在小組談論的過程中,他們通過文章的整體理解,可以很輕松概括Mandela的大部分品質--helpful, warm-hearted, kind, brave, selfless,但是wise 和 determined 學生略覺得有點難。經過教師指導,學生很快就感悟出來了。
延伸主題內容的第二個任務是Make a short speech about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Xi Jinping, Sun Zhongshan)這個問題的提出不但很好地檢測學生在輸入部分的掌握情況,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不斷豐富他們的詞匯量和句式。教師邀請兩位同學分享了他們小組的作品,中肯點評并做出總結,突出師生之間產生共鳴的部分,指導學生及時對學習進行總結歸納。
延伸主題內容的第三個任務是Homework.1.復習課文并復述(借助課堂上的思維導圖)
2.(選做)閱讀更多有關中外名人的故事并用思維導圖畫出文章的結構。這樣不但要求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鍛煉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口水平。同時,針對不同英語層次不同的學生作業有所不同,體現因材施教的特性。
四、教學反思。
首先,這節課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標,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本節課的形式多樣,通過視頻導入,小組合作,思維導圖,表演等,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實現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以及語言的內化和整合。整堂課學生都是用英語交流,教學內容的多樣化鼓勵著學生不斷使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
本節課另外一個亮點是思維導圖的使用。思維導圖主要以樹狀結構,突出思考內容的體系、層次、重點,高度概括,層次分明,是提升記憶力、輔助筆記、整理知識要點和結構的工具,比較適合用來提高個人以及集體學習效能和創新思維能力(付春敏2018)。該節課幾處用到思維導圖的地方,學生都做得很好。例如,用思維導圖寫Mandela的品質,學生不但只是寫品質,而且還把支撐句也寫在了思維導圖上,為后面的課題延伸埋下了伏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有助于他們的閱讀各環節等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學生的談論過程中有極個別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有些在思考過程中只是傾聽而參與程度不夠積極。希望在以后的活動中,能更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王初明.2015.讀后續寫何以有效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9).
[2]付春敏.2018.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英語學習(教師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