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順蘭
摘要:新課標指出:“在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既是基礎,又是保障,廣大教育者只有不斷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為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更好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而初中歷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應該落實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促進歷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才培養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攀升,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必須要立足于實際需求,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體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方法,從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入手,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需要,爭取在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落實教學主體要求,從而實現初中歷史教學體系的優化調整。那么,究竟怎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本文將會給出答案。
1.創設生動歷史情境,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興趣是能力的基礎,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歷史教師首先就要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主要注重理論灌輸,這種機械式、靜態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是極為不利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應用于教育領域當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此,歷史教師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將靜態資源轉化為動態資源,爭取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1]例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評價武則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歷史資料和影視片段,促使學生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武則天進行全面評價,既要批判武則天的專橫與自私,同時也要肯定她的政績。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武則天給予正確、全面的評價,而且還能了解“貞觀之治”的真正內涵,這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是極為有利的。
2.營造和諧互動環境,強化學生自學意識
自主學習能力是在自主學習意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廣大教師必須要落實教學主體要求,以便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要想實現上述目標,歷史教師務必要加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積極營造和諧的互動環境,這樣才能實現師生地位的互換,從而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2]例如,在教學《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嘗試: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研究的課題,把班上全體同學設計成聯合考察團,這個考察團沿著西安出發順著絲綢之路尋訪考察。考察團也是由不同身份的人員共同組成,主要包含了考古學家、旅游觀光者、文化使者以及古代商人,教師帶著大家一路行走,一路共同討論沿途的景色、傳播文化、販運物品等。當然教師要提前一周發布活動預案,學生就能夠依據個人興趣與特長選擇扮演角色,從而組成幾個小組進行互相交流、討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鼓勵及指導,引導所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而且還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發揮合作學習優勢,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要想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自學方法必不可少。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強調學生自主性發展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小學合作學習法的作用與優勢,結合教學情況合理的運用此方法,以便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法引入教學當中。首先,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利用有效問題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如“如什么樣的人對鴉片有很大的需求量?”“不吸食鴉片的政府人員支不支持禁煙?”“為什么英商會這么霸道囂張?”等等。然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圍繞有效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以便獲得正確的認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集思廣益,同時也能發現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時進行自我完善,最終為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開展豐富實踐活動,拓展學生自學空間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從而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3]例如,在教學完《紅軍不怕遠征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公益活動,讓學生通過公益活動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并在實踐過程中強化自身的歷史素養,以便獲得豐富的成就體驗,從而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條件。只有不斷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才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范圍,進一步更好地滿足學生自主性發展的實際需要。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強化學生歷史素養的前提基礎,同時也是優化歷史教學體系的必然要求。為此,廣大歷史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生本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當中,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自主性發展的實際需要,從而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陸益民.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教學研究,2020,7(14):268.
[2]張金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7,19(102):245-246.
[3]閆水英.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創新教育,2016,1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