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新課標理論指導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實施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成才,并達到優化課程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實施分層教學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任務是為他們找到這種個別化的學習途徑,并為他們提供創造發展的空間,使其潛能得以發揮。
關鍵詞:尊重個性;因材施教; 誘發興趣 ;分層教學
前言
七年級新入學的學生,兩級分化嚴重,特別是在農村。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逐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分層教學的果略,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為了避免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枯燥乏味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實施分層數學的時侯也要注意在備課中加趣味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有人說: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承認差異、尊差異。素質教育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由于班容量大,過多地強調“一”“整齊”,方法單一,形式簡單,從而造成很多學生的個怡無法張揚,學習興趣減退。而分層教學理論的內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學理論基礎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此,實施分層教學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的任務是為他們找到這和個別化的學習途徑,并為他們提供創造發展的空間,使其潛能得以發揮。
具體措施及方法:
一、課前預習
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前預習的有效與否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而學生預習是否能做到有效除了學生的主觀學習意愿外,還得看教師交給的預習任務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擔。結合教案,給1、2、3三項預習任務:1.熟讀單詞掌握單詞的拼寫、詞義及詞性,找出重要詞組并理解詞組意思;2.通讀文章,設法理解文章意思并根據文章回答一些問題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查找一些有關文章的知識。任務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完成;任務2:要求無詞匯方面學習困難的學生須完成;任務3:讓有興趣的同學去完成三個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去做。結果,95%的學生能完成任務1,80%的學生完成了2項,15%左右的學生在完成1、2任務的基礎上找到了一些關于文章的知識。如果要求全班同學在預習時都要完成三項的話,結果可能達不到預習的目的,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二、課堂教學
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協調好整體與個體的關系,應采用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活動。上課時,分層設疑、啟發思維分層鉆研、嘗試練習、分類指導。例如,在教學反身代詞這語法項目時,采用不同的傳授和操練方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1.培養興趣。針對A層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差又缺乏自心的特點,創設一些貼近生活的情景把基礎知識傳遞給學生并設計一些淺顯易懂趣味性強的習題讓學生來操練。先以師生問答的形式來呈現反身代詞。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采用的游戲方式讓學生進行操練。學生可以選擇替換一個、兩個、三個地方,也許做出的句子有時意思很離譜可笑,但學生能在笑聲中被激發興趣,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得到體驗成功的機會。2.鞏固基礎。經過簡單的替換練習之后,重心轉向B層學生.。這一層次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具有向高一層次發展的空間。因此,對于這些學生,則采用連詞成句的方式來使他們鞏固鞏固教材內容。通過此種形式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各種句型結構,不斷提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向A層學生靠攏。3.活躍思維。前面的內容對于C層學生而言缺乏挑戰性,因為該層的學生智力水平較高,思維能力較強,基礎扎實。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用反身代詞來造句,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句中反身代詞所充當成分,對于前三句中反身代詞有不少同學能準確說出它們的賓語成分,但對于后兩句中的反身代詞的作用學生就不肯定了,經過啟發和提醒,學生通過討論,發現這兩個代詞緊跟充當主語和賓語的名詞之后,總結得出它們為同位語。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知識之間的類比,聯想來活躍思維,擴充新知。他們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解決問題,從而鍛煉他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作業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作業往往采取“一刀切”。教師所給的練習往往讓差生“吃不消”,好生“吃不飽”,從而使學生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教師應當正視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程度的練習。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題,也要有面向優等生的提高題。因此,教師可把作業和平時的檢測也分為A、B、C三類,讓學生量力而行,在完成基礎題這一“底線”要求下,進行自我挑戰,向更高層次發起沖擊,在練習的天地里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間,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個性得到積極充分的發展。由于A層學生起點較低,所以教師要適當調低評價標準,并且多加指導,增大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果以90為優秀的話,那么對于這類學生來說,只要他們達到60,教師就應以鼓勵性的語言加以表揚,如“Well done!”“You can do it better.”等。教師這些激勵性的話語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好學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能力。而對于B層學生,則應關注他們的每一次進步,及時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逐步向C層學生靠攏。至于C層的學生,當然要用較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并應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挑戰自我,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它符合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和青少年身心發展和成長的規律,體現教學中的實事求是精神,是對學生客觀差異性的正視。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生動體現。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武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