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勛強
摘要:隨著當前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要教學目標。學生正處于形成正確道德體系以及法律認知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具有較強的影響作用,為了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也需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到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提出可行性教學策略,力求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傳統文化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下,需要注重增強學生自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掘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當代價值,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學生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感。筆者擬對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式提出一些思考。
一、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影響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我國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出了非常璀璨的歷史文化,其中包含非常豐富的現代道德與法治教學案例和理念思想,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體驗傳統文化、弘揚優秀文化的同時,形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強化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是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總結出的待人處事之道,具有非常深刻的人文理念和哲學思想,這些道理在現代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所體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通過個人生活經歷去理解傳統文化、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范學生的言談舉止,從而引導初中生形成正確的道德體系,為學生的未來生活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傳統文化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相比較而言,道德與法治教學比其他學科影響學生的時間更長,跨度更久,因此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需要長期教學的學科,同時在教學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質,要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撰主要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原則,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利用傳統文化可以有效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例如,在親情與家庭的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最為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親情的偉大和美好,讓學生可以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與關懷,從而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敬愛與孝敬父母的意識。此時教師可以將“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并且在教學中列舉我國古代孝心為主而產生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實際生活和與父母之間發生的故事進行探討與分享,教師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對親情的認知,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觀念。
(二)導入歷史典故,滲透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它是民族發展的源泉。把握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將其一代代傳承下去,教師需要借助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設置“誦讀經典,講歷史故事”的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知識,認識到傳統文化背后的內核,還可以在歷史典故中,在很多古代名人的身上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1]。
(三)在課后實踐中感悟傳統文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并不能單純的停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指引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指引學生可以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并自覺的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激發生命熱情,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生活經常,發揮出個體價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公益廣告“凡人善舉”,并在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做一項“凡人善舉”,并讓學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以此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涉及到凡人善舉,如回收舊衣服、交通協管、慰問老人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實踐體驗中更好的感受凡人善舉的意義。同時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助人為樂是我國很優秀的美德,而公益廣告“凡人善舉”正是對助人為樂優秀美德的弘揚,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做到“凡人善舉”,并從中體會助人為樂的樂趣,這不僅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做人價值,還能促進學生優秀思想道德品質的行程,這對于學生綜合發展有極大幫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尤為關鍵,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并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四)教師注重言傳身教,樹立榜樣形象
在初中教學階段,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模仿與學習形象,而道德與法治教師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影響作用會更加突出,想要使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得以體現,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樹立榜樣形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需要有意識地尋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引入一些古代名人名言或者歷史故事,有意識地在適當時期吟誦一首詩,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同樣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結論:
在初中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文化自信,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哲.中華優秀傳統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與途徑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9.
注: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小組辦公室課題《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初中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部分.課題編號:2020YB0883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河濱初級中學 4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