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虹霞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習慣于依據課本教材有序開展教學工作,很多存在相互關聯的知識點容易被割裂開,呈現分離化、碎片化的狀態,這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有著不利影響。因此,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大單元教學設計成了很多教學工作者們重點研究的課題。下面編者憑借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大單元設計;策略
數學核心思想是對數學學習活動基本思想內涵的概括,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知、理解、體會、應用等方面的體現[1]。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旦形成便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我國教學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很多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改進以及創新。其中,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大單元設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推出之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以及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優化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二者在方向與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朝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向發展,故大單元教學設計應當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基礎并實現協同前進。
一 單元教學設計的涵義以及特點
所謂單元教學設計指的是以教材單元為一個基本單位,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本單元課程資源有機組合、優化的一種教學方法[2]。在開展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突顯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首先,要符合課程的特征,數學課程具有整體性和零散性,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制定一個實施方案,凸顯數學課程的特征。其次,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握好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形成以核心知識為主的知識體系,學生能夠明確單元主題材料之間的來龍去脈。另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單元教學設計是一個單元的終結,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單元教學設計適當改變和調整。
二 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設計策略——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
(一)教材分析
相對而言,多邊形面積計算課程內容并不是很難,基本是通過轉化思想實現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如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等。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對既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現對新知識的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學生們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將形式多樣的多邊形轉化、分解成一個個熟知的圖形,進而利用“各個擊破”的方法計算出每個小圖形的面積,然后將結果相加就可以得出最終的結果。此過程對于學生對既學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以及應用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從知識結構的全面性、系統性以及整體性角度實現對課程的設計。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化,比如在思維能力方面,有的學生已經處于抽象思維的形成初始階段,也有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不同狀況的學生在思維意識以及接受能力方面差距較大。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
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概念、特點以及面積計算公式等信息收集并匯總起來。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分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最后由自己對學生的整理結果進行指導與點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讓學生對所學圖形相關知識產生整體性的認識;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圖形包含的知識點進行分析、觀察、比較,通過拼擺、割補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圖形之間相互轉化的方式,進而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實物道具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畫模擬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演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感,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欲望。
(三)實踐活動安排
教學工作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得以應用與驗證,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必須注重讀寫實踐活動的安排。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做一些經典的習題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如“計算出學校某建筑的面積”、“繪制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并將其拆解成熟知的圖形”等等。學生完成實踐作業之后,需要形成報告形式向老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操作來檢驗自身知識掌握情況,獲得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成果展示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對接下來的單元教學工作開展指明方向。
(四)總結與反思
學習不能缺少總結與反思,否則容易事倍功半[3]。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較多,教師更應當引導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歸納與梳理,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首先,教師應當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觀念,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視角從原來的“知識點”向“知識面”方向轉變,教會學生如何尋找不同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系,學會用聯系的眼光看待所學內容;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倡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與觀點表達出來,讓不同的思想與觀點進行激發與碰撞,進而催生一些新的見解,這對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以及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采用類似這種可視化的工具來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系統以及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方向。單元設計教學方式符合我國教學體制改革下的新課程標準,也符合當今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需求。身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當積極改進自身的教學觀念,站在更高的角度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梳理、整合與設計,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方向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熊梅, 董雪嬌, 孫振濤. 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設計[J]. 教學與管理, 2019, 000(035):P.51-53.
[2] 龐志雷.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學科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J]. 青海教育, 2019, 000(005):42-43.
[3] 李靜. 學科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活動設計的策略[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9, 000(034):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