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彩云
摘要:反思型教師是對經驗型教師的超越,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是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從反思型教師的特征、為什么要成為反思型教師、如何成為反思型教師幾個方面對反思型教師進行分析和闡述,闡述教學反思是優秀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互動;交流
教育家杜威在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寫道,“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葉瀾教授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在教前、教中、教后嚴謹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改進自已的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行為。對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策略,持續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反思能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促進對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完善,對教學施過程進一步改進,從而積累實踐經驗,總結有效做法,更好地指導今后教學實踐,最終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1.教學反思的涵義和內容
1.1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它不是簡單的放電影式教學情境回憶,而是一種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1.2教學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包括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內容。一般來說,對教的反思主要有:對教材的選擇和理解是否合適?教學目標界定是否準確?教學重難點確定是否恰當?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等。對學生學的反思包括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度如何?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怎樣等。每次教學反思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既可以全面審視,也可以就教學活動中某一方面進行回顧思考。這兩方面以課堂教學貫穿主線: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戰場”,作為教師都有體會,一旦進入課堂馬上就進入“臨戰”狀態,每一次上課結束或“酣暢淋漓”或“意猶未盡”或“若有所思”,一次教學只要下來后認真分析,總有值得總結的亮點“如今天用的方法很有效,學生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今天講課的思路很順,這個知識點下次按照這個例題抽絲剝繭的方式講下來,看似非常復雜的公式在學生眼前頓時清晰起來”;“今天某個學生的提問很有建設意見,對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這樣的想法在課后進一步思考、總結形成文字,不斷積累,就形成了一門課教學的規律。教學水平就在反思中得以不斷提高。
2.反思型教師的特征
反思型教師應具有積極的反思態度,即教師首先能夠主動地通過對“現實自我”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超越,達到“理想自我”。杜威提出反思型教師在態度上應具有三個特征: 思維開放 ,全心全意,有責任感 。
思維開放,即反思者應打開心扉,用積極的心態虛心傾聽多方面的意見,而不是墨守成規,一意孤行。以開放的胸懷接納和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好的教育方法去優化教法,完善教學;全心全意,即反思者應專心致志,全身心地致力于問題的解決。有責任感,是指反思型教師需要對自己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潛在的問題進行反復的思考、探究,設計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并解決問題,要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理念經常進行回顧和思考,不斷修正自己原先錯誤的教育理念,從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3.如何成長為反思型教師
3.1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成長為反思型教師
由于教學情景的不確定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復雜性,教學過程的不可預見性和不可重復性,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是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面對不同教育對象,同樣的教學內容,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師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和不斷的反思、來不斷修正和完善。
3.2加強師生的交流,從學生教學反饋中反思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應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真實感受。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詢問、書面調查、問題解決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地記錄信息并加以整理。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對信息的合理應用將非常有利于教師取得更好的成長。
3.3撰寫教學日志、隨筆,加強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通過教師個體對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計劃,課中復習,新課導入,內容呈現,授課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作業布置等以及課后反饋進行回顧、診斷、分析、從而產生更好的教學行為及效果。撰寫教學日志、隨筆,是教師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學日志作為新教師可以是每節課后都寫,總結每堂課的得失,作為以后課堂教學的參考,隨著教師入職年限的增長,可以逐步變為一個章節一個反思,對整個章節的內容或者相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反思,適時撰寫教學隨筆。通過撰寫教學日志、隨筆,能夠促使教師將視線聚焦于自己日常教學生活的細節,積累生動的教學事件,并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提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3.4從與同行學習交流中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同行溝通交流是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最直接的辦法。定期參加優質課觀摩,教研組開展互相聽課評課活動,通過發現別人教學中的閃光點和教學智慧,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學習比較,找出教學理念上的差距,分析教學手段、方法上的差異, 學習別人的教學長處,學習優秀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技巧等,從而提升自己。尤其是評課,即教師之間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或觀看教學錄像,并對整堂課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優點、缺點做出客觀性的評價,在集體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很容易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促進教師的成長。
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是使經驗型教師成長為專家學者型教師的有效途徑,但反思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的、理論和實踐交互進行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主動的探索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策略,使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閔玲.國內教學反思的研究視角管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9期
[2]管海芳.反思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營養素[J].甘肅高師學報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