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紅凱
摘要: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承載地理信息,地理插圖貫穿高中地理教材,在日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輔助性作用。通過利用教材插圖教學可以直觀展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信息,有助于學生學習、理解地理。故,在日常地理教學活動中,須重視教材插圖,基于教材插圖進行教學。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插圖為切入點,對學生地理學習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材插圖;魯教版
“地理者,空間之問題也,歷史及百科,莫不根此。研究之法,地圖為要;地圖之用,手填最切”,毛主席曾在地理著作中如此批示,同時也有“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的說法,由此可見,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材插圖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可以說,日常地理教學教材插圖的使用與否成為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首要因素。只有教師增加地理教材插圖使用,才能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以及直觀的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聯系性和相互作用關系,同時也使地理教學更具直觀性和趣味性,插圖使用的準確及時,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地理知識的記憶。同時,借助教材插圖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人類活動的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有利于提升學生地理綜合素養。
一、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插圖概述
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有涵蓋自然景觀、人文地理的大量插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普通地圖(常見的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行政區圖、等高線地形圖、等深線地形圖、資源分布圖、氣候分布圖等)將日常所見的自然景觀、歷史地理區劃更替、山川地貌、各類資源等都直觀的表現于書本,統計發現,這也是學生最為喜歡的一類地理教材插圖,能帶去直觀的視覺效果,有利于地理成因的識別記憶;
另一類是地理統計圖(氣溫圖、氣壓圖、降水圖等現狀圖和柱狀圖),用來承載地理現象的具體表現和特點。
多種類型地圖共同構成地理教材的地圖體系,雖然功能不一,但是共同承擔了地理中詮釋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規律的作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其它版本地理教材而言,魯教版教材中有部分知識刪減后直接以某一插圖呈現例如,魯教版必修一中水循環一節內容中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的相互補給,教學中要根據插圖進行知識的補充,對教師的能力是一種考驗,對學生的讀圖能力也是一種考驗。借助插圖教學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終提升教學效度。
二、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插圖重要性分析
教材插圖具有直觀性,通過插圖可以簡單明了直觀的展示地理要素間的聯系和影響等因素,優化地理課堂設計,提升地理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系,比如氣候分布圖能夠直觀的將氣候分布特點呈現,學生能從中找到同一氣候的全球分布特點,加以引導結合氣壓帶風帶圖和氣候特點分析,可以初步總結出某種氣候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種以插圖展示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本乏味的課堂充滿朝氣具有活力。同時教材插圖相對文本知識點更容易被學生接納,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知識為實際問題解答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也有部分插圖的作用不突出,比如說利用手來辨別方向或物體運動方向比如地轉偏向力影響下風的運動方向、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氣旋和反氣旋的水平方向氣流運動方向等內容,復雜的內容用簡單的一幅插圖來表示很合理,但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不僅難以理解插圖表達的信息,還會造成學習積極性受挫,學習興趣逐步降低,最終得不償失。
因此在插圖教學過程中,插圖的選擇應該是更加詳細明確的。同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理解插圖表達的中心思想,做好知識點的插入,把握教學的主動性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指導學生初步進行總結,最后再進行點評式總結,充分讓學生深入思考并嘗試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讀圖能力。此環節中教師需要做好地圖內容揭示并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教學,最終目的是完成高中地理新課標中德育的目標。
三、教材插圖教學過程學生的讀圖技巧培養
(一)問題引導,培養學生識圖讀圖主動性
地理插圖多具有趣味性和觀賞性,初期學習時學生的側重點集中在景觀的欣賞上,少有學生會主動去探索知識的內容。教師的角色功能就是在學生欣賞的同時進行引導學習,一般使用的方法就是問題導引式教學,在學生欣賞景觀的同時誘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比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課中,課文的導入是一幅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地貌圖,學生在自我學習時看到的是風景的雄偉壯觀,此時教師可以提問該地貌類型是因何形成,又會帶來什么不利的影響,要法治此問題又該采取什么措施。通過問題的提出可以引導學生思維的走向。
以問題進行引導,先易后難,在學生做出正確理解后會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經過長時間,系統化的練習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才能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基礎歸納,樹立學生識圖讀圖自覺性
讀圖技巧的建立是雙向性的,首先在插圖教學前要安排學生預習地圖內容,標注相關知識點,其次在教學前教師要充分準備,不僅明白要插圖所涵蓋的知識點,也有明確教學目標及通過插圖教學學生所需掌握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知識與插圖穿插,插圖作為知識的延伸和解釋使用充分體現出地圖是地理第二語言的作用。
教材中的插圖數目與種類繁多,但也有通用點,如注記、圖例等。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積累,學會舉一反三應用知識,掌握知識的串聯使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所側重點,學生識圖時通過注記和圖例的解釋指導學生初步了解插圖,當學生了解插圖內容后再進行知識的解釋,講解知識點,歸納核心思想。在歸納總結的時候也應該由學生主動進行歸納,教師進行思考方向的提示并在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后進行點評和講解。通過多次如此反復,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技巧強化,提升學生識圖讀圖能力
讀圖識圖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年累月積累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學生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教師個人日常積累,只有教師本身對技巧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有所提升。例如:氣候分布圖的識記,首先要明確氣候的影響因素有太陽輻射、氣壓帶、風帶、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然后思考各影響要素在影響氣候形成中的具體表現,例如諸多影響要素中的太陽輻射影響了氣候的氣溫,一般情況下是氣溫從低緯度到高緯度遞減;洋流中的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氣壓帶中低氣壓控制下天氣多陰雨天,低氣壓控制下多晴天。了解了各要素的影響表現后再根據各要素的分布特點一一對應進行插圖內容的分析,最終找到規律。
識圖讀圖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練習,在學生初步掌握識圖讀圖技能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可采用類似的插圖由學生課后完成,進行自我鞏固。
總結:綜上所述,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學中,教材插圖極其重要,插圖的使用影響學生學習和成長。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教學,才能增加地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借助教材插圖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讀圖技巧的訓練,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等,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沈朝偉.例談高中地理教材插圖的高效運用———以湘教版必修I為例[J].地理教學,2018(8).
[2]凌玉蘭.高中地理教材中插圖的概述[J].高考,2017.
[3]周旸,郝麗媛.地理教科書插圖的優化建議[J].地理教育,2017(2)
(廣南縣第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