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思想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核心部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并不在于解題能力的大小,而是在于數學教師既要做好知識傳授,還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變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未來打好基礎。思想轉化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授學生數學思想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有更大的提升。對此,本文是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作出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轉化思想;滲透
前言: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這一課程對學生的頭腦思維和反應能力要求極高,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筆者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形成轉化思想。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滲透轉化思想,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升。
一、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生活經驗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進行轉換思想,這個方法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是可以適用的。小學階段的數學包含了很多生活中的常識,教師應該將教材和生活相結合,把教材當作輔助工具教學生基礎知識,并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將基礎知識轉化成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小學生頭腦具有活躍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教師不能一味的口頭敘述數學理論知識,這很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師教學的內容上,教師可以搭建生活常識和教學知識的橋梁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這對于學生來說增加了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以學習“線與角”這課學習為例,針對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認識。教師在教授這一課程時,像直線、線段、射線與平行線、垂線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的,就需要進入到現實生活中進行探究和認識。對此教師要大量的安排學生的現實操作活動,來幫助學生增強感受的力度和積累生活的一些經驗。讓學生對課程有新的了解和學習。
例如:以學習“觀察物體”這課學習為例,針對這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將黑板擦、課桌椅或動物等當作觀察材料,之后對于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觀察活動,每一小組進行不同的物體觀察。過后每一小組進行對這一物體的演講,老師在進行對這一物體的補充。這一方法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一物體的描述技巧,讓這一課程的效率更加有效。
二、引導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在一些內在聯系,教師應當深度剖析數學教材,理清楚如何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且思考如何向學生進行講述。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交流想法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共同進步。與此同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討論過程,對于他們進行合適的指導,讓他們能夠更為順利地開展學習。
例如:以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這課學習為例,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新知識向舊知識進行轉化的思想開展教學。比如之前學會三角形面積推導公式,所以此時教師有目的的將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向三角形面積進行轉化。以最簡單的對角切,將平行四邊形分層兩個三角形引導學生進行公式推導,這樣就實現了課堂教學新舊知識轉化思想。
再如:以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課學習為例,如果按照常規新知識進行教學,學生掌握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此時教師利用乘法分配律轉化成一位數乘一位數來進行講解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簡單易懂,也會引導學生用舊的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樣開展教學就實現了新舊知識之間轉化,能夠進步一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形成轉化思想
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身上。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對于教師的數學教學仍然處于教材的基礎知識上,沒有采用合適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讓現階段的教學方式得不到發展,針對現狀教學應該進行轉化思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鑒情境教學原理,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能將以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并且把枯燥的數學教學借鑒情境教學原理讓學生進行有趣的教學,讓教學方式更為新穎,更能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以學習“圖形與運動”這課學習為例,這一課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提供日常生活實例并且創設具體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圖形與運動”的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利用學生熟悉的俄羅斯方塊的旋轉現象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讓學生的興趣高漲,能更快的進入比較強的學習狀態,可以對課程進一步的學習。
例如:以學習“分一分與除法”這課學習為例,對于小學生,教師可以用物品和故事的形式來講解這一課程,比如用動物和水果組成一個跟數學有關的故事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進行計算,也可以用棍子之類的物品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出一道題目讓學生動手用物品擺出來。教師的這一類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增強了小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更加的深入和理解。
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之一,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淺析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用教材是的知識進行講解和教育,會使內容更加枯燥,會讓小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上進行創新和發展,并且做到教材基礎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讓數學教學理念進行參透轉化思想的理念。讓小學階段的學生產生對數學教學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冉素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滲透與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80):77-78.
[2]葉麗平.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課內外,2020,(19):159.
[3]李愛華.例談小學數學課堂轉化思想滲透時機的把握[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20,(4):25.
姚彩燕 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學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