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螢螢
摘要:剪紙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將剪紙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剪紙技能,還可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立足剪紙價值,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探索、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剪紙,使學生在剪紙中獲得快樂,學會傳承文化。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具體闡述小學美術剪紙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剪紙藝術至今已經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開發地域資源,融傳統文化于美術教學的要求。同時,還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使學生通過不斷的動手,鍛煉動手能力,促進創造力的發展。基于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時候,筆者挖掘剪紙藝術資源,并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剪紙,使學生在體驗有趣的剪紙活動的過程中,獲取快樂,同時積累剪紙經驗,鍛煉剪紙技能,提升動手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具體闡述引導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剪紙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課堂
在美術課堂上有效融入剪紙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的剪紙興趣。課堂導入環節是學生產生剪紙興趣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延續剪紙興趣的基礎環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隨處看到剪紙藝術的蹤跡。尤其,學生們在體驗生活的時候,早已通過多樣的途徑與各地的獨具藝術性的剪紙藝術進行了互動。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利用學生們熟悉的生活中的剪紙藝術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地體驗剪紙,享受剪紙快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校位于廣西桂林。廣西剪紙具有南方剪紙藝術的顯著特征,尤其桂林地區的剪紙藝術,深受桂林山水風光的影響,具有“山水風光風情刀剪剪紙”的特點。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們早已與桂林的剪紙藝術進行了互動。立足桂林剪紙藝術的特點和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在組織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向學生們熟悉的桂林山水風光剪紙。美麗的剪紙一經展現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把握時機,筆者對學生們進行引導:“這些剪紙好不好看呀?我們都知道,這些剪紙作品是藝術家們用自己的巧手剪出來的,將我們桂林美麗的山水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你們想不想也像這些藝術家一樣,用自己雙手剪出美麗的山水作品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大部分學生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踴躍地參與剪紙活動。
二、多媒體輔助,初步認知
各地區的剪紙藝術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有著不同的特點。把握剪紙藝術的特點,是學生們有效地進行剪紙的關鍵。所以,引導學生們認知當地的剪紙藝術特點,是教師開展剪紙教學活動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剪紙藝術特點是對剪紙藝術內容的高度概括,如“陰陽結合”是桂林剪紙藝術的特點之一,這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驅動著教師應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活動。立足于此,在開展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時候,筆者挖掘具有典型性的桂林剪紙資源,以信息手段,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們,鼓勵學生們認真觀察,并根據觀察到的內容進行點撥,使他們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了解桂林剪紙藝術的特點,為接下來有效地進行剪紙,剪出快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地,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直觀地展現了廣西非物質文化傳承人59歲的唐愛春的剪紙作品。精彩的剪紙藝術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球。在學生們觀看的同時,筆者提出問題:“從唐愛春的剪紙作品中你可以看出桂林剪紙有怎樣的特點呢?”為了使學生們有效地感知到桂林剪紙的特點,筆者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廣西其他地區的剪紙作品,驅動他們對比。在自主性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會發現,山水的大輪廓很突出,局部很細致。對學生們的發現筆者給予肯定,使他們在教師的賞識下獲得滿足感。同時,筆者還立足他們的發現,對“陰陽結合”進行解釋。在解釋的同時,筆者借助之前展示的課件,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詳細說明。通過觀察、比較和傾聽,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認知到了桂林剪紙藝術特點,為后續進行剪紙做好了準備。
三、教師親身示范,學習方法
同樣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剪紙藝術有不同的方法。剪紙方法是學生們快樂剪紙,有效剪紙的保障。教學實踐證明,在缺乏正確的剪紙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們是難以剪出美麗的圖案的,由此受到打擊,使其剪紙快樂。美術課程標準中早已明文地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通過掌握學習方法,成為學習主體,并利用學習到的方法,自由創作,潛移默化地發展實踐力和創造力。對此,在開展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教給學生剪紙方法。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理解能力不強,倘若教師機械地應用講解法,講述剪紙方法,很容易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教師是美術教學的引導者,所以,筆者會在課堂上采用親身示范法,教給學生們剪紙方法。
具體地,立足學生們的剪紙藝術學習情況,筆者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教給學生們方法。以簡單剪紙剪法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向學生們展示了需要使用的工具:彩紙、剪刀、鉛筆等。之后,筆者將彩紙對折,以折痕為局限,將一側紙面上畫出簡單的圖案,之后,沿著畫線進行剪切。在此過程中,筆者邊操作邊講解,使學生們在視覺和聽覺的作用下,掌握剪紙方法。同時,大部分學生將視線集中在筆者的手上,認真觀看,不僅學習了簡單的剪紙方法,還產生了強烈的操作欲望。立足學生們的學習所得,筆者給予學生們花剪機會,鼓勵他們自主地想象、繪畫圖案,利用剪刀進行剪切。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觀看和操作,學生們不僅掌握了簡單的剪紙方法,還通過應用方法動手操作,獲得了剪紙快樂。
之后,立足學生們的剪紙水平的發展情況,筆者提高教學難度,逐步地教給他們其他剪紙方法。在學生們掌握剪紙方法的同時,筆者創設了多樣的動手操作活動,使他們學用結合地掌握剪紙方法,提高剪紙水平。
四、融入賞識教育,積極評價
剪紙教學是一項具有過程性的活動,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學習剪紙特點、剪紙方法等。尤其,當學習到桂林剪紙特色剪法的時候,不少學生會出現畏難情緒。使學生們始終保持積極的剪紙態度,是有效開展剪紙教學的保證。美術課程標準中對此提出了教學評一致的要求。同時要求教師利用教學評價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發展。對此,在組織美術剪紙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立足學生們渴望得到教師或他人肯定的特點,融入了賞識教育,使他們受到激勵,建構積極的剪紙情感,尤其在此情感的作用下,堅持不懈地參與剪紙活動,日積月累地提升剪紙技能水平。
以桂林剪紙的“連接性”為例,在引導學生們學習了此特點,掌握了具體剪法之后,筆者創設了具有開放性的剪紙活動,要求學生們以山、水、白云為對象剪切山水作品。在剪切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為了保證“連接性”,小心翼翼,但還是無法實現。有的學生則積極動腦,將山、水、白云各部分剪切下來之后,放到合適的位置,進行拼湊、貼裱,實現了“連接性”。對于這些學生積極動腦,敢于操作的行為,筆者大加鼓勵,同時將他們完成的作品在班級里進行展示,引導其他學生學習。在筆者和其他學生的賞識下,這些學生深受鼓舞,剪紙欲望大增,有利于今后快樂剪紙。
總而言之,將地方剪紙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是必要的。在開展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開發地方剪紙藝術資源,并應用多樣的策略,激發學生剪紙興趣,引導學生認知特點,教給學生多樣方法,同時善于賞識學生,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的剪紙教學活動,獲取快樂,鍛煉技能,提升剪紙學習效果,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桂平.淺談小學剪紙校本的開發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160-161.
[2]王蕾.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剪紙課程開發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3]張寧,鮑小健.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