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要理解知識點只能通過生硬的文字和課本上的插圖,即便有教師的講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需要找到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情境教學法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語文課程中的知識點大都在文章之中,教師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學生能夠收獲更多的樂趣的同時,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進一步的加深。本文從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出發,希望能夠給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情境的創設和學生能力的提升,因為學生在情境中探索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學生也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將問題解決,而學生依靠自身解決問題,對學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學生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實力。但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如果沒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情境的創設將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開展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通過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前提都無法做到,產生的情境教學法只可能是一只紙老虎,虛有其表。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的創設
情境的創設最重要的便是讓學生產生代入感,能夠跟隨著情境的改變而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想要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考慮初中生的思維方式正在慢慢趨向于成熟,如果創設出來的情境沒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根本無法讓學生產生聯想,自然也無法產生代入感。教師也需要對周邊的環境和教學設備進行利用,多媒體是重中之重。因為多媒體本身就像一個寶庫,只要思想足夠靈活,它甚至可以提供情境需要的任何事物。因此,借助多媒體來創設情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例如,教師在講解《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時就可以嘗試著通過多媒體找到和聞一多先生相關的視頻,先讓學生去思考聞一多先生說出那樣的話和做出那樣的事情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讓自己去替換聞一多先生,面對當時的情況,自己是否能夠做出相同的選擇。學生對這些事物的認知較少,大概率會回答可以做出相同的選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只需要借助多媒體將相同的情景創設出來,讓學生去直面這些事情,就可以讓學生明白這一篇文章的精神內涵。
二、通過故事進行情境的創設
語文課程中最多的便是各種各樣的文章和故事,也是因此,在語文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法要比其他課程輕松很多,最重要的劇本只需要根據課文簡單的改編即可。而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在一個迷茫的時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狀態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前進。而故事中表達的思想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方向,也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更加清楚的了解,從幻想之中解脫,腳踏實地地前進。
例如,教師在講解《鄧稼先》這一課程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鄧稼先先生所做的事情去創設一個情境,因為鄧稼先先生所代表的是大無畏的奉獻精神,這對一個尚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如果是正常的講解,學生只能學到表象上的事情,很難理解文章的展現的精神內涵,但通過情境教學法就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將鄧稼先先生遇到的事情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去進行抉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想法,學生也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文章中的精神內涵。
三、通過圖畫和音樂進行情境的創設
情景創設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沉浸到情景之中,但對于一些特殊的知識點來說,學生可能對其了解較少,也可能對其有過于深刻的印象,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學生無法沉浸到情景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將需要的圖畫和音樂加入到情境的創設之中,圖畫可以讓學生的聯想有一個基礎,而音樂可以影響學生對周圍的真實環境的感知,讓學生徹底地沉浸到情景之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觀滄?!愤@一課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將感想寫下來。因為中學生的文字敏感度較低,說出來的感想也比較簡單。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互聯網上找到符合情境創設的材料,借助這些材料對詩中的情境進行還原,這個時候再讓學生去描述自己的感想,滄海的氣勢和相關的音樂肯定能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處在和作者處在相同的情景之中進行思考,通過情感上的共鳴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是非常適合中學語文課程的,學生在情境之中進行自由的探索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探索的過程中對課程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入,同時,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也進行相應的閱讀,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文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足夠多的積累,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在這個方向上進行自由的探索,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能力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也會有更強的自主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國生.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淺議初中語文情景教學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86-187.
[2]賀娟娟.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9(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