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敏
摘要:融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更多維的課堂,單一的課程和固化的教學模式難擔重任。結合專業發展方向,整合課程與教學資源,實施嵌入式語文教學,是提高中職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技能人才;職業素養;中職語文;嵌入式
一、嵌入式教學法
嵌入式,是源于計算機領域的一個概念,該系統通常針對特定任務,與應用緊密結合,可結合實際進行調整和優化。這種靈活、可更新、重實用的特點恰好吻合新時代背景下教學的導向,于是老師們將嵌入式這個概念引入課堂,積極探索嵌入式教學法。
各個學科的嵌入式教學都是基于某一主體去進行若干元素或模塊的嵌入。中職語文的嵌入式教學大體是在中職語文課程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元素進行解構,再在恰當的融合點上,將與語文密切相關的學科或專業知識嵌入其中,或根據具體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就語文教學的諸多模塊進行順序調整或內容整合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大約2010年前后,中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重工業迅速衰落,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創新、多元、融合已經成為現代職業人才的特質。
技能型人才與知識型人才的不同培養要求,決定了職教語文在教材內容、培養路徑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要更多地考慮專業素養提升與服務專業發展。但很多中職語文教師還沒有理解基于專業的中職語文的定位,沒有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去建構課程的意識,導致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與崗位需求對接不準、囿于單科或學科單一元素教學、教學思維和方法傳僵化等問題,難以有效實現融合型人才的多維培養。
三、中職語文嵌入式教學
教育是以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中職教育是以技能人才的培養為目標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體系決定了培養方式、路徑的特殊性,各個專業都有切合專業特性的要求,作為基礎課程的中職語文也應在課程、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等方面去臺調整適應。基于此,我們提出中職語文“穩固主體+多元嵌入”的跨界融合教學,開展中職語文嵌入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首先,打破課程的藩籬,體現職業特色。融合型人才意味著知識、能力的優質跨界,這是未來崗位的需求。中職語文教學也應該給學生進行預崗適應性教學,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是突破語文單科教學,嵌入專業課程相關知識,建立語文與專業學科間聯系,比如文秘專業可以將職業素養要求嵌入到應用文寫作訓練中來,機加類專業可以將工匠精神嵌入到說明文、人物傳記的教學中來。二是基于專業發展所需的語文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對教學模塊進行必要的調整。比如導游和幼師專業,口語交際、表達交流模塊的嵌入力度可適度加大;美術專業,詩詞鑒賞、寫景散文之類的美育模塊可加大嵌入力度。
其次,擴大主體范圍,優化嵌入效果。中職語文嵌入式教學應該調動更考慮更多嵌入主體,采用更多元的嵌入方式。人是最核心的元素,教師、學生都可以是執行嵌入式的主體,在恰當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學生來作嵌入板塊的“小老師”,以學生的視角、思維方式、話語體系進行的知識嵌入,應該是學生最易于理解的。“一師一堂”的模式略顯乏味,雙師型甚至多師型、通師型教師又不可多得,在嵌入專業性極強的知識板塊時,為了便于實施,使講解準確、易懂,我們也可以突破舊有模式,邀請專業教師進入語文課堂,進行“語文+專業”的雙師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再次,明確評價標準,豐富嵌入形式。老師憑一張嘴統領課堂是慣見的現象,然而,融合型技能人才需要的不僅僅是會“聽”的人,時代發展和崗位性質要求他們能聽會想善交流,行動快,實踐強,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可以借鑒德國專業課教學的“雙元制”模式,轉換教學的場地,以實體環境地激發學生的專業語文學習興趣;還可以借鑒專業課教學“理實一體”的理念,改變“我講你聽”的專制、“聽書讀寫”的套路,嘗試“游、做、評、辯、演”等多元形式,豐富語文課堂,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四、嵌入式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嵌入式對于打造多維靈動的教學,培養融合型職業人才有積極作用,但嵌入式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是藥三分毒”,教學中要拿捏好“度”,做到必要、準確、適度。一是不能不分情況,一嵌了之,嵌入式是對傳統單科教學的補充,不是顛覆,不必執著非嵌不可。二是要找準節點,合理嵌入,找到既符合語文教學目標又與專業能力提升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做必要的融合與補充。三是做到守正創新,適度嵌入,跨界融合教學要做到“共生融合”,要突出根本、適度嵌入,嵌入過多就成了“雜貨鋪”,沖淡語文味,失去語的本真。
融合型技能人才在產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此中職教育承擔著奠基的重任,而中職語文作為所有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進行“語文+X”探索,合理恰當地嵌入專業元素,有助于學生在語文課上形成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靜,戴智敏.中職“語文+X”跨界融合教學探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0,19(07):76-80.
[2]姚愛民.淺談職校語文課與專業課的有機滲透[J].南方論刊,2006(1):67.
[3]楊富秀.談職校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J].教育,2016(0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