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燕
摘 ?要:小學語文教科書有很多德育層面的內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依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充分發揮道德教育的功能。小學每一科的教學都應該注意德育的滲透,重視思想品德工作的落實。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主題,實施德育是語文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主要從動手教育開始,說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德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對策;德育滲透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的意義
一般來說,發現和探索知識的意義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目標,在中國初等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許多學生基本上具有學習和閱讀語言的能力,因此,德育教育在實施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學生探索和提取教科書中的知識,以實現學習目標,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聽、說、讀、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德和理想,有助于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有助于樹立學生的科學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營造良好德育教育語文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參與度,“階段教學”是營造良好德育環境的重要途徑,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
三、在生字和朗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特點;其次,可以嘗試把自己代入到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課文中特定動詞的表達方式,在教室外大聲朗讀可使學生對這種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學生的道德素養也會提升。
四、依托古詩文教學開展德育
古代詩詞是中華文化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通過特殊的寫作手法,在人們口中一代代傳唱,成為人們研究學習的典范。在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不僅要指導學生分析古典文化的內涵,還要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蘊涵的歷史感,幫助學生愛上我國的傳統文化。
五、依托經典誦讀來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開展德育
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經典,能了解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思想、風俗、情感和態度等。
六、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老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道德教育,還可以將道德教育灌輸到課余實踐中,通過在課外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發展學生個性,實現全面發展。
七、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德育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它將為發展優質初等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老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斷創新德育的教學方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李國林. 新時期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J]. 科技資訊,2020,18(28):152-154.
[2]茍淑云. 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 科技資訊,2020,18(28):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