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乃剛
摘 ?要: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在編寫理念上有突的特點:提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內容,特別提出海洋與國家主權意識。本文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古詩《出塞》為例,探討將家國情懷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方法,以幫助老師把握教材,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家國情懷;策略方法
一、字源識字,解題知人
課堂伊始,利用課件展示“塞”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字體,讓同學猜這是一個什么字,從而引出“塞”字本意是“雙手利用泥土和工具去填補房屋的漏洞”,后來引申為“阻止非法越境的邊關據點,軍事要地”。由此使學生認識“塞”,再通過給其組詞,出示圖片幫助理解字義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這里是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茫茫戈壁、荒涼孤寂、烽火連天、爭戰(zhàn)不休。最后學習書寫這個生字。
二、以詩解詩,豐富體悟
在體悟詩情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主要以兩個問題串聯(lián)整個環(huán)節(jié):1. 邊塞那么多景物,王昌齡為什么偏偏寫明月呢?通過以詩解詩,學習“明月”相關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ㄌ疲├畎?/p>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ㄌ疲┒鸥?/p>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ㄌ疲┌拙右?/p>
課件將這些詩句出示后,學生一比較分析,立刻在月光里感受思念和悲涼。
接著通過討論既然思念為什么“未還”, 課件出示: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ㄌ疲├铐?/p>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ㄌ疲┩鹾?/p>
學生讀完詩句后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們或戰(zhàn)死沙場,或終老邊關;邊塞的戰(zhàn)爭太殘酷了;守關將士太痛苦了!
繼而引導學生想象:守衛(wèi)邊關的將士面對明月,雖然懷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但是仍然堅守邊關,雖然深知戰(zhàn)爭的殘酷,但依然義無反顧,精忠報國,為什么呢?最后我們一起討論出背后的原因:因為千千萬萬的小家組成了一個大家,就是國,每一個將士心中既有家,也有國,他們視死如歸,舍小家,保國家。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激勵學生
設計一個“時光機”,指著教學課件上的時光軸問:“同學們,從李廣所在漢朝到王昌齡寫此詩的唐朝,再到今天,近兩千年了,今天還有‘飛將軍嗎?”學生經過認知沖突后逐漸醒悟,列舉出各行各業(yè)中的出色人物。我繼續(xù)追問:“老師能不能成為‘飛將軍?同學們能不能成為‘飛將軍?”把“責”向“匹夫”推進,學生紛紛表達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成為“飛將軍”。學生受到強烈的情感熏陶之后,都紛紛表示要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
為讓學生情感再次升華,課上配上《精忠報國》的音樂,課件展示明月下的邊關要塞,激情敘述。學生激情滿懷背誦《出塞》,鏗鏘有力的聲音和報國之心在會場久久回蕩,也深深地激勵著在場的每一位老師。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谷雙瓊.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體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文本分析[D]. 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