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錦平
摘 ?要:在計算教學中,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能力、對算法的掌握程度都會影響到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這意味著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時,需從提高學生的算理理解能力、算法掌握程度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解題思維,運用正確的計算解題思路來進行準確的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保障小學計算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四則混合運算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運算技能
在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運算技巧、法則以及算理的教學,并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從教學目標上看,開展運算教學時,教師要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構建數感,對運算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認知,明確計算的實際目標以及考核的知識點,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有效方法。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強調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元的問題解決方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計算方式,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和運算,是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以及學習的有效策略。
二、注重生活化教學
教師在進行運算能力訓練時,要注重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輔助學生理解知識,加強記憶。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能夠將原本較為枯燥的運算題目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開展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運算教學目標,融合具體生活情境,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到運算的實際應用場景,加深對運算規則以及條件的理解。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方式也能夠有效活躍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一些充滿趣味性的舉例以及數學游戲都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讓原本有些枯燥生硬的數學運算變得趣味十足。生活化的教學較傳統的題海戰術來說,這種教學策略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促使學生真正地提高運算能力。
三、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展開計算教學
數學教師應注重合理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來展開計算教學,尤其是在高年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貫徹落實數形結合思想輔助下的計算教學策略。例如在“小數乘法”的計算教學中,以1.4×1.3這一算式為例,教師可指導學生畫出代表這一算式的長方形圖形,這一長方形圖形的長為(1+0.4),而寬為(1+0.3)。
學生畫出這一長方形圖形之后,可將邊長為1的內部正方形、邊長為0.3的內部正方形涂上陰影。根據陰影與空白部分對比,學生能夠理解上述小數乘法算式的算理。
四、加強口算的訓練
“速度”指的是學生要能夠具備一定的數字敏感度,當出現某一類型的數字時,學生要能馬上集中注意力,并做出反應。“速度”和“準確度”都可以通過有效的訓練實現,熟能生巧也是促進運算能力提高的路徑之一。對此,教師可以在每堂課開始導入環節介入口算訓練,運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在班級中引入口算競賽,讓學生發現口算的樂趣,從而增強對數字的敏感程度。這種日積月累的訓練方法能夠讓學生的應變能力得到提升,為后續階段更為復雜的運算學習打下扎實的數學思維基礎,實現基本的能力構建。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陳騫. 論數學計算教學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結合[J]. 成才之路,2019(24):58.
[2]喻命良. 小學數學計算提高妙招[J]. 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