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榮
摘 ?要:新課改倡導各學科的教育者要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一)實際性原則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雖然能夠快速達成激趣目的,但其運用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所以,必須要堅持實際性的原則。一方面情境的創設要與現實背景相符合;另一方面,情境創設中的信息和問題,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才可以給學生提供真實、合理的教學情境,真正讓學生在情境中收獲知識。
(二)趣味性原則
小學生正處于對新奇、有趣事物感興趣的階段,老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學時,要堅持趣味性的基本原則。一方面,教學內容要體現出趣味性特點,讓學生產生“想學”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學組織要體現出趣味性特點,讓學生產生知識的認知需要,主動參與學習。
(三)數學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注,所以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數學性原則。一方面,教學情境不可脫離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學情境要體現出具體內容,不可出現形式化的情境創設問題。通過對數學性教學原則的堅持,可以讓教學情境真正服務于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故事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故事情境教學相較于老師的講解教學,很顯然,前者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趣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究興趣,推動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單位“1”分數意義的理解與正確表達,老師便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故事情境進行呈現。
“小麗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將西瓜分為三份,分給了小麗姐妹三人,小麗說她想要吃兩份,于是小麗媽媽將她的那份分為了兩份給了小麗,小麗很滿意地接過來,吃了起來。”在展示完畢后,讓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討論。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通常被用于解決生活問題中,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既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又能夠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機會,實現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還能夠喚醒學生的認知沖突,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再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智力、非智力的發展,以及學習情感的升華,促使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因此,老師要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原則和創新應用之策進行深層次的研究,真正實現對高效化課堂的構建。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張傳花. 在新課改理念下創設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11):38-39.
[2]萬曉東.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 考試周刊,2014(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