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摘 要】本文闡述立德樹人視域下愛國主義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功能,提出高職英語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的路徑: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指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鍛造職業精神為宗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原則,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英語 立德樹人 愛國主義教育 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34-02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始終。這為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指明了方向。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十分深遠,因此更要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與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協同效應。高校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重要標志即為培養專業性的實用型人才,立德樹人是所有課程的首要任務。高職英語課程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其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務必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而立德樹人是以愛國主義作為立足點。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深層次且永恒的主題,與立德樹人的教學指導方針相符。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以下教育功能。
(一)教育導向功能
做好立德樹人工作,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針和將馬克思中國化最新成果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一次全新的嘗試。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新時代技能復合型人才,而高職英語作為基礎課程之一,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將其作為教育的導向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把握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性和實踐性,堅守主陣地,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導向功能。
(二)多視角育人功能
不同城市和地區的高職院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實現多視角的育人功能。結合當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等內容,針對所在城市建設發展的方向,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具有實質性的內容,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時,能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進民族團結。在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對接地方教育,引導培育,提高學生的綜合思想政治素質和英語學科文化素質。而學校通過“兩課”和社會形勢政策報告會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觀點,大力構建高職英語教學新體系。在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同時,能夠從各個視角上審視高職學生培養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使高職教育更加立體完善。
(三)可持續發展功能
高職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是一些重要技能崗位未來的關鍵性人才,更是祖國的寶貴財富。因此,開展英語教學時需要培育其發散式的科學思維方式,而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高職英語教學相融合,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功能。作為技能型教育體系,產學結合的新思路已經成為許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首選,與此同時,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主渠道教育和主旋律教育,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從理論和實踐上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其日后工作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職英語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路徑
高職英語課,不僅要注重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學習,更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表達應用其中。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學生將具備多元化的思維,增強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在構建文化輸出型英語課堂時,應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的大方針和導向,注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前國家的大政方針,而并非單純地輸入或學習西方文化。
(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指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指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英語教學內容需要挑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內容。與此同時,要積極發揮黨組織思想堡壘作用,發揮黨員英語教師模范帶頭作用,牽頭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保證課程思想政治的扎實推進,所有英語教師都需要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理論內容,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職教育教學相結合,作為多元融合教學的重要手段。在積極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同時,培養具有良好理論基礎、素養以及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教師在傳道授業過程中也要自覺滲透思想政治,將英語教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由于高職學生在畢業后將從事各個職業技術崗位,成為國家所需要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因此,教師在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也需要時刻與學生未來的就業相結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和王進喜鐵人精神等都是未來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職業素養,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英語講解優秀職業人的故事,讓學生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看待未來的工作,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
除此之外,還可以創設英語宣講活動。一是會議宣講。召開班會,用英語廣泛宣講中國夢的基本內容、本職內涵和目標要求。二是座談宣講。用英語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實現偉大中國夢、小康夢怎么干”進行大討論,暢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三是講座宣講。聘請有經驗的英語教師和黨員開展中國夢和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大講堂活動,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教育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敬黨愛國,認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
(二)以鍛造職業精神為宗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職業素養
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高職英語教學相結合,需要以鍛造職業精神為宗旨,培養學生形成積極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以雙語教學的形式傳授一些傳統故事和先進人物事跡作為載體,例如魯班造鋸、南仁東帶領團隊建造FAST等故事,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工匠精神。雙語教學的方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好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層次內涵應用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當代發展實力,同時增強其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例如,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從深入開展“水文化”研究入手,引申到高職英語課程中,構架高職學生新時代職業精神培養的理論體系,形成覆蓋學生思想素質引領、職業精神培育和專業技能提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
(三)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原則,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將高職英語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時,需要注重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原則,在此基礎上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會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的制度、文化和理念。經濟全球化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被一些西方文化所影響,但沒能辯證地認識西方文化,很容易被一些不良文化所誤導而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時務必要重新審視上述問題,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始終,特別是在講到西方價值觀內容時,教師和學生務必要辯證地看待,不能過于注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而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培養。學生在學習英語課以后,也需要積極接受教師的正面引導。除此之外,在將愛國主義教育應用其中時可以采用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發散思維,一方面能夠辯證地接受和看待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對比的過程中提高對愛國主義的認同,提升民族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例如可以通過英語授課,融入中國夢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了解什么是中國夢,怎樣構建中國夢。教師也可以采用英語講述其故事,讓學生在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的同時,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傳承的意義。而新形勢下,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也說明教師要顛覆傳統的“填鴨式”的過于注重詞匯和語法講解的教學方法,要將文化理念滲透其中,更加注重文化的滲透和渲染,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認識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從而在未來就業中將這種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到工作始終。
總之,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出更多有思想、有文化、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務必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其中,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根本,真正成為有中華文化底蘊、有思想、有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理.立德樹人視閾下加強高職國際班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究[J].山西青年,2020(14).
[2]張歡.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輕工科技,2020(6).
[3]王寧.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5).
[4]李紅麗,曹南燕.新時期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功用及實現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
[5]陳薈潔,黃海菲.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合發展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9(14).
[6]章康龍,何曉梅.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互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5).
注: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一帶一路視野下高職英語多元融合實現路徑的研究”(2019B108)
【作者簡介】黃 英(1972— ),女,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高職英語教育。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