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梅 劉家麟
[摘 要]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對于民生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均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采用差異系數和生均資源對比,對2009年到2018年東北三省義務教育資源的生均配置進行分析,試從三個維度評價東北三省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性。根據數據分析,東北三省十年來教育資源配置總量有顯著發展,但是因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導致的教育失衡問題亟待解決。此研究可以發現教育資源省際分布的差異及特征,對東北三省義務教育投入的政策選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東北三省;教育資源配置;均衡發展;差異系數
[作者簡介]蔡秋梅(1978-),女,管理學博士,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家麟(1996-),男,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長春130012)。
一、引言
教育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人力資源包括教師、教育管理者等;物力資源包括用于教育領域的各種物質資料;財力資源包含了政府公共財政分配以及籌集的社會資金等。將教育資源充分投入與合理分配于各個義務教育學校,充分保證受教育群體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享受教育平等的權利,是實現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性,是指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根據需求合理分配,達到相對公平,從而使區域內的教育水平得到協調發展。現階段由于東北三省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呈現各區域不均衡現象,從而導致各地方公共財力不均等,對教育的投入也出現明顯差距。地區內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是由歷史原因、自然條件以及地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差距短時間內無法消除也沒必要消除。但是教育公平直接影響個體未來發展以及社會發展,并且減小教育差距具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我國關于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方面的研究,既有面向全國的宏觀描述,也有選取單一省市或是單一區、縣為研究范本的區域研究,研究重點集中于對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方面。喻登科等
喻登科、周榮、郎益夫:《區域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形成機理的經濟學闡釋》,《情報雜志》2011年第11期。從經濟學角度闡釋了區域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的形成機理,為政府調控科學以實現基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于洋等
于洋、韓增林、彭飛、劉天寶:《遼寧省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差異的時空演變分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年第6期。通過對遼寧省的地市內和地市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差異分析,找出了影響義務教育配置差異的主要原因。李玲等
李玲、何懷金、韓玉梅、熊健杰、盧錦運:《縣(區)域內城鄉一體化教育資源配置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教育與經濟》2012年第1期。建立了縣(區)域內城鄉一體化教育資源配置模型,旨在研究長期城鄉二元結構格局與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教育資源失衡問題,基本達成了為城鄉資源配置提供科學模型和為考核政府教育投入績效提供科學依據的研究初衷。張菀洺
張菀洺:《我國教育資源配置分析及政策選擇——基于教育基尼系數的測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通過教育基尼系數的測算,分析了國內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提出了發展我國公共教育的一些政策建議。周興國
周興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資源配置到資源激活》,《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2期。創新性提出了資源激活的概念,認為僅有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是不夠的,還要激活已有存量教育資源,義務教育增量均衡與存量激活并重。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對于義務教育研究更多集中在某個省區或縣域內探討資源配置的均衡性問題,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議,缺少對國內某個地理區域的資源配置均衡性的研究。同時,將研究思路立足于公共管理,將具有更為直觀的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頂層設計意義。從省際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公平性角度出發進行研究,一是考慮到東北三省作為我國經濟欠發達的省區,優質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從教育資源配置均衡性來看,東北三省與我國南方地區沒有可比性,無法探討其均衡性,故在東北三省這一特定區域內,對各省份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狀況進行對比;二是從義務教育資源的度量上來評價生均擁有量,以期為東北三省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優化區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二、研究區域內義務教育發展概況
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自古以來就是經濟、文化、教育聯系緊密的一個比較完善的地域單元。新中國成立后,東北三省借助計劃經濟的優勢,大力發展重工業并取得了顯著效果,經濟增長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改革開放后,經濟增長相對于東南部地區比較緩慢,并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過程中逐步落入后發地區的行列。
劉惠林:《對東北地區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教育探索》1999年第6期。19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教育政策的傾斜,東北地區義務教育的質量在不斷提高。分析教育發展情況要從教育資源入手,而教育資源包括現有教育條件下的教師資源、教育基礎設施資源、資金資源、學生資源以及其他一些資源李群芳:《論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學術交流》2007年第7期。,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簡述東北各省的教育資源發展情況:
(一)教育資金的投入
經費的投入在義務教育活動中具有必須性,如果經費不能保證,將會造成教育質量的下降,損害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不利于社會發展。自1986年國家實施義務教育以來,為了辦好國民基礎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中央和各地方對教育資金的投入呈線性增長趨勢,義務教育經費逐年增加。遼寧省的義務教育財政性經費從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增長率為81.4%,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更是達到了100.62%和122.35%,切實實現了“兩個只增不減”的目標。教育經費的總體增長,一方面原因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國家能夠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教育;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事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投入總量要與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但是,東北三省的義務教育投入仍有不足。從總量上來看,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較低,生均義務教育經費低于國內發達省份。從結構上來看,義務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比重不足,東北三省僅黑龍江達到了51.94%,其余兩省均未超過50%。義務教育經費雖然占比較高,但投入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教師隊伍配置情況
2018年國家加強了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直接推動了東北三省傳統編制管理體制的改革,提高了教師工資待遇,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張旸、吳婷婷:《我國義務教育供給的變遷研究》,《現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12期。。隨著近年來義務教育學校年輕血液的注入,教師群體開始年輕化,教師的年齡結構更加合理。對于教師入職的考核更加嚴格,義務教育學校師資力量逐年提升。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音體美教師數量正在向合理比重邁進,但由于音體美等學科在教學任務上不受重視,體育教師缺口較大,所以仍處于失衡狀態。東北各省義務教育學校的師生比逐漸縮小,但是教師的數量與質量出現區域失衡,不僅表現為校際失衡、城鄉失衡,省際也有失衡現象,甚至出現馬太效應,重點學校的優秀教師越來越多,普通學校難以吸引優秀師資。教師的流動性差,教師往往只在任職學校活動,各校之間的教師交流甚少,重點學校無法帶動普通學校教學工作的進步。另外,義務教育體制下教師辭職、職業倦怠、被動專業化等從業動力不足問題也時有發生,反映了教師激勵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不利于師資隊伍建設。
(三)學校辦學條件情況
學校的辦學條件是學校各項既得資源中最為直觀的表現,它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教育資源存量的差異。從生均校舍面積來看,東北三省生均校舍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在全國處于平均水平。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校舍面積普遍多于城鎮義務教育學校,而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數量多于農村。東北三省部分地區盲目的撤點并校,導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大幅減少、城鎮學校班額過大等問題。2018年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生均體育館面積分別為0.23平方米和0.21平方米,吉林僅為0.12平方米。圖書冊數方面,遼寧省生均37.06冊,位列第一,其次吉林省33.59冊,最后為黑龍江省22.04冊。生均計算機數量遼寧省為0.22臺,其余兩省均為0.15臺。總的來說,遼寧省的義務教育物力資源相對吉林省和黑龍江省較為充足,吉林省在體育館面積方面有待加強,黑龍江省在基本教學設備方面需要提升。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從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三個方面,通過梳理東北三省的教育資源分配情況,進而分析各省的教育均衡性。本研究應用差異系數CV來評價2009-2018年東北三省義務教育資源按生均分布的均衡性。差異系數由英國統計學家卡爾·皮爾遜(KarlPearson)提出,其公式如下
艾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測量方法對比分析——差異系數CV、基尼系數G、均衡指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年第18期。:
CV=∑ni=1(xi-μ)2/n/μ
在上式中,CV為差異系數,n是納入分析的省份總個數,μ為各省份生均教育資源的算術平均值。CV值越小表示均衡性越好,CV=0代表所有省份生均教育資源配備完全相等,均衡性最優;CV值越大表示各省份的均衡性越差,CV接近1時代表均衡性最差。
(二)數據來源
綜合分析東北三省義務教育發展現狀,必須兼顧義務教育資源的財力、人力、物力資源指標,故本文所選取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指標包括:東北三省各年份的義務教育經費支出、本科及以上教師數、教學用計算機數、圖書冊數、教學儀器設備資產以及在校學生人數。本文數據來源于2010-2019年的《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09-2018年的《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以及各省的2010-2019年統計年鑒,對各年鑒中義務教育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統計的是當年的數據,其他年鑒統計的是上一年的數據,故對年鑒信息進行了相應的處理。同時,本研究未考慮通貨膨脹對經費的影響,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四、計算結果及分析
(一)財力資源配置情況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小學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及差異系數如表1所示,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差異系數在0.05到0.13之間波動。總體上來看,小學生均經費差異系數呈波動上升趨勢,近十年漲幅為160%。生均經費差異系數最低的年份為2012年,數值為0.01,生均經費差異系數最高的年份為2018年,數值為0.13。2015年到2018年經費支出差異系數均超過0.1,數值相較于觀測年份的前6年較大。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差異系數的數值變化反映出,小學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的省際差異性呈現出整體擴大的趨勢,2012年的東北三省小學生教育經費支出差異最小,達到了較好的均衡水平,2018年東北三省的小學生教育經費支出的省際差異達到觀察年份的最大值,不均衡程度最高。根據觀察表1中三個省份的歷年小學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發現遼寧省的小學教育經費支出相較于其他兩省增長緩慢,截止到2018年,吉林省與黑龍江省小學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都已經超過了16000元,而遼寧省僅為12234.91元。遼寧省小學階段的教育經費支出增長率嚴重不足,導致三省的生均教育經費資源呈現出失衡趨勢。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初中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及差異系數如表2所示,初中生均教育經費的差異系數在0.05到0.2之間波動,差異系數最高的年份為2011年,最低的年份為2014年。2009年至2011年,差異系數呈增長的趨勢,從2009年的0.13增長到2011年的0.2;2011年至2018年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趨勢,從2011年的最高點0.2下降到2018年的0.05,其中2014年下降到谷底。初中生均教育經費差異系數的數值變化表示,東北三省初中的生均經費差異性為先增大后縮小的趨勢,2011年生均經費支出差異性最大,2014年生均經費支出差異性最小,三省的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趨向于均衡。根據觀察表2中三個省份的歷年初中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在均衡性最差的2011年,遼寧省的初中教育經費支出遠超過其余兩省,同比增速也為觀測年份最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遼寧省GDP增速為12.2%,是觀測年份的最大值,GDP總量達22025.9億元,相當于東北其余兩省的總和。所以,在教育投入比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對教育支出有著直接影響。另外,2011年黑龍江省的GDP總量大于吉林省,但是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依然低于吉林省,說明黑龍江省的教育財政資源投入不足,需要提升。值得說明的是,2015年開始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初中階段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增速較快,縮小了與遼寧省的差距。
(二)人力資源配置情況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小學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及差異系數如表3所示,小學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差異系數從0.35到0.14呈逐年下降趨勢,僅在2014年出現回彈情況。2018年相較于2009年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差異系數低0.21,小學的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差異系數十年降幅為60%。小學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差異系數的數值變化表示,東北三省小學的高學歷教師人數差異性為逐年縮小的趨勢,2009年差異性最大,2018年差異性最小,三省的小學高學歷教師人數趨向于均衡。根據觀察表3中三個省份的歷年小學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可以發現,吉林省小學階段的高學歷教師人數始終大于其余兩省,說明吉林省的小學階段師資力量較為優秀。同時,雖然差異系數上的變化代表著三省的生均高學歷教師人數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其數值在2018年仍未低于0.1,該年份三省的平均生均高學歷教師數為0.05,說明每百名小學生只配備5名高學歷教師。提高小學教師學歷以及縮小省際之間的高學歷教師人數差距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初中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及差異系數如表4所示,初中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的差異系數在0.04到0.11之間波動。總體上來看,初中生均經費差異系數呈波動下降趨勢,十年降幅為63.64%。差異系數最高的年份為2009年,數值為0.11;最低的年份為2017和2018年,數值為0.04。初中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及差異系數表示,三省在觀測年份中初中階段高學歷教師人數較為均衡,除了2009年,其余年份差異系數均控制在0.1以內。根據觀察表4中三個省份的歷年初中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吉林省仍然在初中階段的高學歷教師數量上占據優勢,其他兩省有進步的空間。通過對比表3和表4,東北三省初中階段對比小學階段生均本科及以上教師人數有明顯增加,說明初中階段高學歷教師資源較為充足。
(三)物力資源配置情況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圖書冊數及差異系數如表5所示,東北三省生均圖書冊數的十年差異系數的穩定性較高,在0.22上下浮動,資源配置均衡性普遍較差。其中差異系數最低的年份為2009年,數值為0.19,代表當年的均衡性最好;差異系數最高的年份為2012年,數值為0.25,代表均衡性最差。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圖書冊數差異系數的數值變化不大,代表在觀測年份沒有提高均衡性的跡象。根據觀察表5中三個省份歷年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圖書冊數,遼寧省最多,其次是吉林省,黑龍江省最少。說明遼寧省較為重視義務教育學校中的藏書數量。三省中,吉林省的生均圖書冊數漲幅最快,遼寧省略低于吉林省,黑龍江省最低。所以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義務教育生均圖書冊數需要提高,尤其是黑龍江省,在圖書總量和增速上應該加強。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及差異系數如表6所示,東北三省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的十年差異系數的穩定性較高,在0.2上下浮動,相較于生均圖書冊數略低,但整體資源配置均衡性仍然較差。在2011年出現了差異系數的最低值,為0.13,表示2011年東北三省教學用計算機數分配均衡性最好。2009到2018年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差異系數下降了0.05,均衡性有一定的改善。根據觀察表6中三個省份歷年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發現遼寧省的教學用計算機資源最為充足,反映出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化教學發展最好。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量相差不多,都顯著落后于遼寧省,需要大幅度加強信息化教學配置。
2009年至2018年東北三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及差異系數如表7所示,其十年差異系數變化幅度較大。教學儀器設備資產的差異系數從2009到2018年呈現先增長后降低的“倒U”型趨勢。2009年到2012年,差異系數呈增長的趨勢,從2009年的0.12增加到2012年的0.27;2012到2018年,差異系數呈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最高點0.27下降到2018年的0.05,降幅為81.48%。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的差異系數數值變化表示,東北三省初中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差異性為先增大后縮小的趨勢。其中差異系數最低的年份為2018年,數值為0.05,代表當年的均衡性最好;差異系數最高的年份為2012年,數值為0.27,代表當年的均衡性最差。根據觀察表6中三個省份歷年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數據,可以得出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儀器設備存量處于優勢地位,但是吉林省與黑龍江省在2016到2018年逐步拉近了與遼寧省的差距。
五、對策建議
(一)義務教育財力資源方面
義務教育經費是否可以合理配置是實現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的核心因素,對于東北三省義務教育經費的分配提出以下三點建議。第一,針對遼寧省義務教育資金年增長率偏低的現實(尤其是小學階段),切實保證年生均義務教育經費支出只增不減是遼寧省需首要完成的目標。根據國務院2019年印發的《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黑、吉兩省獲得了60%的中央財政義務教育經費負擔比例,而遼寧省為50%,日后黑、吉兩省的教育經費籌措將更為從容。這就要求遼寧省在未來要發揮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優勢,逐步提高地方財政資金對義務教育的投入,縮小與黑、吉兩省的差距。第二,要積極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義務教育經費的機制。尤其是黑、吉兩省,因其地方財力不如遼寧省,單單依靠地方財政,未來依舊會出現義務教育資金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各省政府要完善捐贈教育激勵機制,持續挖掘社會資源對教育事業的投資潛力,進行校企合作,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
邊恕、劉為玲:《東北地區教育公平度分析與政策選擇——基于財政投入視角》,《地方財政研究》2020年第10期。第三,對于義務教育經費的運作過程,應該制定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確立完善的轉移支付細則
曾柏森:《財政支持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問題與策略》,《教學與管理》2020年第4期。。合理規劃轉移支付重點目標,對于教育資源薄弱地區進行查缺補漏,強化支出側重點和針對性。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教育經費的使用情況、轉移支付等手段的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監督,保證義務教育資金真正用到實處。
(二)義務教育教師資源方面
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直接影響,對于如何提升師資水平、縮小省際教師資源差距,提出以下三點建議。第一,對于遼、黑兩省義務教育高學歷教師人數落后與吉林省的情況,應學習吉林省近年來成功的政策經驗,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投入到義務教育中。吉林省通過“特崗計劃”“碩師計劃”“免費師范生計劃”等,持續為省內輸送了較多的優質教師資源。遼、黑兩省應繼續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拓寬吸納優秀教師途徑,擴大義務教育學校的高學歷教師比例。第二,針對三省優秀教師向義務教育學校流動緩慢、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要逐步提高中小學校教師薪資,不斷縮小各地區義務教育教師的基本工資差距。對于教育資源薄弱的省份和地區,提高教師特殊補貼力度;為農村教師、貧困地區教師發放特定補助;對于高職稱、高學歷給予特定津貼,以鼓勵義務教育教師自我發展,促進師資力量的整體提升。面對音、體、美等學科教師整體稀缺的現實,著重培養年輕教師來填充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空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支撐。第三,要提高教師的流動性,打破教師資源的地區分割,實現義務教育資源的師資共享。
黃培森:《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合理化配置探析》,《教育探索》2012年第4期。教師交流輪崗不能只限于省內,應創新出臺東北三省師資共享模式,建立交流長效機制,每年設置一定量的交流指標并按期完成,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升義務教育的質量。
(三)義務教育物力資源方面
對于東北三省義務教育物力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提出以下四點建議。第一,黑龍江省應加快義務教育學校圖書冊數的增長。將圖書裝備經費落實情況納入省、市教育局對各學校的年度目標考核,從薄弱處化解東北各省生均圖書冊數分配不均問題。同時,各省應著力破解學校圖書更新困局和滿足師生閱讀好書的需求,提高東北地區各義務教育學校紙質藏書量,更要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著力建設智慧閱讀環境。第二,教學用計算機配置關系到教育信息化能否充分發展。針對東北三省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分配差異較大的情況,黑、吉兩省應加緊縮小與遼寧省信息化硬件建設的差距,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每一位義務教育學生充分享受到信息技術發展的福利。第三,黑、吉兩省在教學設施的采購上,合理規劃教育經費,購置多樣化、足量的教學儀器。黑、吉兩省應該以追平遼寧省義務教育物力資源為短期目標,未來三省做到協同高效進行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第四,就教育設施設備而言,須做到建設、配備、管理與使用同步。在提高資源配置總量的基礎上,同時提高學校各項設施的使用效率。各學校應開足開全課程,保證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課程的課時和質量,讓義務教育物力資源充分運用在義務教育教學活動中
董新良、張一晨:《優質均衡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配置研究——以山西省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年第19期。。同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負責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確保設施設備在使用期內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