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敏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學科之間知識的滲透越來越緊密。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自然、社會等各個因素。而環境問題涉及國家政策、歷史、人類等多方面的知識,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地理教師無法把握地理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策略
現代社會是人才的世界,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對考試題目進行改革,在考試中多出一些綜合類型的題目,考試的題目應該既不脫離課本,又高于課本知識,并融合多個方向,而且這些題目都融合了其他學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并注重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正確進行新課程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帶領學生復習時,多補充一些區域方面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地理學科有著特殊性,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涉及自然科學、環境學、生態學、人文歷史、國家政策等各個領域。因此,復習地理知識的時候,教師應該系統化地帶領學生進行復習,多給學生講解一些地理區域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不僅學會地理學科的知識,還要向其他學科擴展,多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學會融會貫通。例如,遇到某一個地理問題,能夠根據某一個問題聯想到其他知識,通過自己學到的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地理試題,這樣才能全面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地圖教學中要不斷深入,讓學生學會識圖,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讀圖能力
想要學好地理學科,地圖是關鍵所在,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它里面包括很多地理知識,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本領。地理成績的好壞與學生的讀圖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地理知識的時候,要多進行地圖知識的講解,地圖讀圖分析、讀圖的基本要領以及讀圖技巧等都要教會學生,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實現實圖講解,如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區域圖等都可以列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這些圖表來把握其中的規律,深入分析其中蘊含的地理現象。等值線圖里面有等溫、等壓、等高等太陽輻射等類型,看這些圖的時候要看他們的數值變化方向,可以根據凹凸來判斷地圖;還有區域圖,教師可以根據區域圖來判斷此區域在什么地方,讓學生學會認識經緯度、海陸位置等。也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讀圖,有的學生看圖比較困難,教師可以讓他們先轉換成文字形式,這樣更容易理解。當教師教會了學生讀圖之后,還要教會他們填圖、繪圖和用圖。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圖展示出來,讓學生學會用地圖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并真正地提高他們的識圖和運用能力。
三、讓學生學會捕捉有效信息,讓他們多關注社會熱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地理測試題每次對自然以及社會熱點格外關注,教師也應該以這個為標準,多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學會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真正地活學活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多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地理視角分析和判斷問題。學生在復習地理時,應該多考查周圍的地理環境并積極思考,根據這些事實材料和背景,利用綜合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
人口、糧食、資源、能源以及環境是我們目前全球最關心的五個問題,我們如何處理好這幾個問題之間的關系呢?教師在課堂上應多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多了解各種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危害等,我們應該怎樣去解決。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多舉一些社會實例,讓學生進行分析,說一說自己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總之,現代教育都倡導素質教育,初中地理教師也義不容辭,應該采取適宜的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接班人,同時也為社會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陸學彬.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小學教育,2017(12).
[2]陳嘉慧.新課程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新課程導學,2015(9).
[3]黃明勇.適應時代要求,培養創新人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教育前沿,2018(12).
[4]韓翠玲.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