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苓
摘 要:網絡的快速發展,給中學德育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于那些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的中學生而言,網絡很有可能對其“三觀”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先分析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對策,希望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學德育;問題;解決對策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網絡文化中也混雜著各種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從當前情況來看,網絡給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實際上弊大于利。本文研究網絡環境下中學生的德育策略,目的是可以發揮出網絡在德育工作中的優勢,優化中學德育網絡環境,讓中學德育工作能夠搭上網絡傳播平臺這一“便車”,從而幫助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文化思潮也不斷涌現,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對中學生及教師的思想觀念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加之當前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更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這使得中學生德育工作更難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中學生價值觀念容易出現偏差
開放性是網絡最為顯著的特性,也正因為這一特性使得網絡中充斥著各種思想觀念,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不堪的,以至于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是喜憂參半的。另外,對于那些不具備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學生而言,在網絡非理性世界中便容易迷失自我,且長期下去會不斷放大自己的欲望,不僅不能正確地判斷網絡世界中的善惡信息,而且失去原本判斷正確和錯誤的標準,進而迷失自己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2.與傳統德育模式存在較大沖突
網絡環境下更加暴露出了傳統德育模式的問題:一是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問題不斷涌現,即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但是整體上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網絡德育觀念,且存在較強的主觀性和盲目性,以至于原本就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更是逆向而行;二是網絡德育隊伍整體素質并不高,大多數人并不具備足夠嫻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網絡德育工作的實踐經驗,不僅影響了網絡德育的實效性,而且也難以有效實現德育的目標;三是家庭教育無法滿足德育的要求,這一定程度上會擴大網絡對中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網絡環境下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策略
1.優化德育外部環境,發揮網絡的優勢
加強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首先需要從優化德育的外部環境著手,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凈化網絡環境,并加強網絡環境的監管。二是學校要正確認識網絡平臺的作用,不能一味地通過否定來達到遏制的作用,可借助大眾傳媒這一工具對中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引導;三是國家要加強互聯網監管的立法,進一步制定完善的、嚴格的、明確的網絡管理法律體系。
2.建立網絡德育引導機制,設置專門的網絡道德培育課程
針對當前中學生明辨是非能力較弱、道德淡化的問題,加強學校對網絡德育的引導尤其關鍵。首先,學校應在設立專門的網絡德育引導機構的基礎上,加強網絡德育的規劃,并及時監督和協調德育工作的開展;其次,為了充分發揮學校在網絡德育中的作用,學校必須要有明確的網絡德育內容,創造出德育工作新格局;最后,以校級活動為載體,通過舉辦一系列德育活動,將傳統美德與網絡道德教育進行融合,弘揚優秀傳統美德,并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心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轉變傳統德育觀念,提升網絡德育工作者素質
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德育工作者的支持。首先,要注重教師網絡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提升,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計算操作技能,能夠靈活使用各種網絡軟件和工具。其次,學校要加強網絡德育工作者的篩選,應對教師網絡知識等專業技能進行嚴格把關,并對教師網絡道德素養作定期考核,通過合理的獎懲機制,提升網絡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最后,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資源,借助網絡媒介和工具創新和豐富教學方法,使得德育工作與時俱進,從而解決傳統德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德育工作的水平。
三、結語
總之,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給中學德育工作帶來了挑戰,也帶來的機遇。學校、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充分認識到網絡德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網絡給中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尋求網絡與德育的契合點,讓網絡成為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工具,從而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斌.淺談“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德育工作校本化模式的構建[J].才智,2019(35):149.
[2]畢軍榮.淺析網絡傳播對中學德育的影響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8-9.
[3]聶立夫,李智慧.基于網絡的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