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虹
【摘要】作為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是語言學習的最基本單位。有效積累英語詞匯,是成功學習英語的重要標志。而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現狀仍是以機械式的記憶方式進行,記憶效果不僅低效,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無效。為針對低效記憶詞匯的問題和響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本文提出“巧用思維導圖”這一觀點,充分論述“思維導圖的優勢”和“在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思維導圖如何引導學生發現詞匯的特點及其內在聯系”,以此論證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點燃記憶、歸類、聯想的火花,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詞匯學習;記憶;分類 ;聯想
一、背景分析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英國語言學家喬治·威爾斯金說過:“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東西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從語言學來看,在人類語言出現的最開始階段,詞匯在人類交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決定他們的語言水平。
但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直接采用反復背誦、反復抄寫等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并沒有理解、掌握詞匯的特點和詞匯間的內在聯系。不正確的詞匯記憶方法導致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的任務不單只是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等。
針對學生所遇到的詞匯學習問題和基于課改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學習詞匯。因為思維導圖具有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特點,學生可以借此集中注意力于真正的主題,縮減搜索信息的時間,同時,思維導圖具有色彩明亮、多緯度的可視化特點,學生可充分利用所有皮層技巧,使大腦處于清醒狀態,促進高效學習。
二、巧用思維導圖,點燃學生詞匯思維的火花
(一)點燃學生詞匯記憶的火花
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雖然花了大量時間來記單詞,但收效甚微。如果教師用思維導圖把單詞圖形化,借助圖形幫助學生構建圖與文的聯系,加強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印象,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單詞記憶方式。
如,在教學人教版PEP六年級上冊Unit 6 How do you feel? A Let's learn有關于心情angry、afraid、sad、worried、happy等詞匯,如果孤立地記這幾個單詞,學生就會感覺枯燥無味。哪怕暫時記住了,也很快忘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點燃學生記憶的火花:
第一步:確定主題。教師先確定這節課的中心主題“feelings”,這個中心主題就是本節課的思考中心。以這個點為中心,引導學生,向外用生動有趣的圖形與詞匯產生關聯。
第二步:發散節點。以“feelings”這個點為中心,引導學生把本節課這幾個表達心情的單詞“angry、happy、sad、afraid、worried”作為節點向外發散,把這些節點與中心主題連結。
第三步:把文配圖。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這幾個表達心情的單詞用生動有趣的圖形與詞匯產生關聯。色彩與圖形的刺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枯燥無味的詞匯學習過程變成生動有趣的創作過程。學生在這有趣的創作活動中已經把表達心情的單詞深深印在腦海中。
第四步:拓展延伸。在分支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掘產生這種心情的原因,畫出與這種心情相關的細化知識點,挖掘更多相關詞匯,更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單詞意義的理解,使新詞學習變得更有效和讓記憶更深刻。
通過提煉中心主題,把分散的單詞用“線”串起來,將枯澀的單詞顯性化、言語信息圖像化,從而加快學生認知活動的進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詞匯,達到了促進學生知識獲取的效果。
(二)點燃學生詞匯分類的火花
分類能力是人們認識事物之間所屬關系和聯系的能力,它是重要的思維品質。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是按話題開展的,比如:天氣、購物、時間、職業等,這樣的編排其實就是對單詞進行了很好的分類。這與思維導圖的原理是一致的,兩者在教學方式上不謀而合。因而,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把與主題一致的單詞進行聯系和歸類。
如,教學PEP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What does he do? ,這個單元的單詞是表示職業名稱的單詞。學生在小學三年級下冊學習了“teacher、 student”兩個職業名稱單詞;在小學四年級上冊學習了“doctor、cook,、 driver, farmer、nurse”等表示職業名稱的單詞。但之前已學習的職業名詞都是以分散的形式進行學習。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詞匯的能力,在教授這個單元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以前學過的與職業主題相關的數個單詞進行歸類。其做法如下:
第一步:對比分析。在教學小學六年級上冊Unit 6這個單元A? Let's learn 和B Let's learn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這兩部分的主題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根據這些單詞間的特征,找出兩者間的共性。
第二步:確定類別。通過對比和分析,學生很容易發現這兩個詞匯課之間的共同點:二者都是有關職業的名詞,因此確定其所屬類別是“jobs”。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清晰的思維導圖,把這個單元有關“jobs”這一類的單詞建構成隸屬關系的單詞網絡。
第三步:主題歸類。在搭建好本單元的詞匯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有關職業的名詞進行歸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積極的思考。如,把小學三年級下冊和小學四年級上冊分散學過的有關職業名詞都納入到這一類別中。這樣學生就能學到或者積累到某個主題范圍內的更多詞匯,學習效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