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李懷
摘 要:由于小學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所以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積極性。現階段,許多小學都已經使用了生活情景教學法,并受得一致好評。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運用分析
一、 引言
小學時期的學生具有愛模仿、活潑好動的特征,但也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發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展開相應的數學教學活動,將豐富多彩的生活元素與數學教學資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然后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意義
(一)充實小學數學課堂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先深度分析課堂教材內容,雖然在數學教師看來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并不多且比較簡單,但是對學生來說知識學習難度較大,而且包含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數學理論知識較多,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自己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完善課堂的教學環節,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深入探索相應的教學資源,將對學生來說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從而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學會相應的數學理論知識。
由于小學數學課程的多數知識都是根據實際生活衍生出來的,而且目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檢測也是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而設計的一些數學情境化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數學教學資源的創新以及對生活情境化問題的探索,然后將生活情境化的問題代入到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學習環境,拓寬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觀念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抽象性思維
由于小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與成年人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小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非常容易受到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無法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課本中抽象難懂的數學基本定論、概念公式等。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該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網絡體系,然后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從而將繁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系統化、簡單化,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多數思維比較跳躍,有著較強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如果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這一時期加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就能夠顯著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多種方式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培養,并且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深度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教學資源,對學生展開生活情境數學問題解答訓練,拓寬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性,打破對學生學習思維的禁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現階段,小學數學試卷中的應用題多數都是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聯系的,將應用題設計成這樣的優勢是能夠幫助學生將相應的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效地聯合起來,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應該采用引導者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相應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且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相應的學習環境,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為其設計的相應的數學教學環節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運用策略
(一)合理創建生活化學習氛圍
學生都喜歡在自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探索相應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化學習情境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成果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從三個方向看物體》時,數學教師就應該提前做好備課工作,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前教學的引導方式,然后為學生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圖形,如,長方體、三角形、梯形等,積木、七巧板中就包含了這些幾何圖形,而且這些圖形作為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圖形,利用它們展開相應的數學課程教學活動就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拿出這些立體圖形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相應的教學活動中。
同時,在學習《雞兔同籠》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以下教學情境:養殖戶想要去市場賣自己養的雞和兔子,但是一不小心將雞和兔子放到了同一個籠子里面,現在只知道自己總共養了35只雞和兔子,從籠子的下面數得知總共有94只腳,現在小朋友們作為養殖戶的鄰居能夠幫助他數清總共有幾只兔子、幾只雞嗎?上述提問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到相應的情景中,讓學生能夠在相應的學習情景中了解問題、解答問題。
小學數學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該問題解決的方法,有些學生就會在討論中發現為什么不能直接數清雞和兔子的數量關系呢,那么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雞和兔子同時被關在籠子里,他們不是死物,所以是會動起來的,一動起來就無法數清相應的數量關系了,但是如果將他們全都放出來分類一下再數清雞和兔子的數量關系就會增大養殖戶的工作時間。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采用生活情境法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時也可以邀請一部分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而數學教師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自由、自主地設計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后進行解決,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小學數學教師在這時采用生活情境引入的方式讓學生來解答相應的數學題目就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對復雜數字計算的畏懼心理,從而幫助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逐步地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