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云 劉愛香
摘 要: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加強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文化意識,是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內容,文章以人教版六年級(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為例,以促進文化意識的培養系統化為目標,對如何將“文化意識”培養進行單元整體設計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文化意識培養;單元整體設計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為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有效促進小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研究——以小學六年級英語單元整體設計為例(項目編號:SZUYZYY2019-1069)。
一、概念界定
(一)單元整體設計
小學英語課程教材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單元。所謂單元整體設計,指的是教師認真研究單元主題,確定教學總目標及教學分目標,在結合教學對象實際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選用上進行整體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開展科學而縝密的教學設計,也是教師防止自身忽視或弱化重要教學內容的前提保證。
(二)文化意識培養
“在英語學科教育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端正學生的文化態度、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內化學生的文化品格、優化學生的文化行為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內容。文化意識應該涵蓋文化知識、文化技能、文化情感和文化行為。”因此文化意識培養并不是單純地文化知識的普及,而是在學習中逐漸滲透文化,使學生領悟文化,而且文化意識的培養應該是系統的。
二、關鍵環節
(一)“文化意識”培養元素的深入拓展和挖掘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PEP)》教師教學用書中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中對“文化意識”都有明確的表述,比如第一單元“How can I get there”,文化意識目標是“了解英國代表性建筑‘倫敦眼,著名河流泰晤士河以及特色快餐‘Fish and chips”,準確的說這是文化意識中的“文化知識”。那么是不是本單元的“文化意識”元素就只有這些呢?如果教師認為本單元“文化意識”元素只限于此,那么毫無疑問就不需要什么整體設計了,這點文化知識完全可以通過機械記憶掌握。
事實上在“Let's Talk”“內容分析”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建議”的“鞏固與拓展”部分,編者都有與相關的“文化意識”培養的指導意見,但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進一步設計和挖掘。在“內容分析”的“教學目標”里有這樣的闡述:“能運用禮貌用語尋求他人的幫助”,這正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的好契機;而教師進一步教導學生積極回應他人的求助,則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的好契機。在“教學建議”的“鞏固與拓展”部分里有這樣的闡述:“教師改編教材第4頁談論本地成熟設施所在地的活動。組織學生自己找圖片,教師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持,完成介紹自己家鄉的任務。”這事實上是“文化知識”“文化行為”等多項內容的培養與滲透。以筆者所在的城市為例,它恰好是一座有歷史、有資源的旅游城市,這時教師應該適當地對“文化培養”元素進行進一步拓展,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的“文化傳播”意識。
(二)“文化意識”培養與知識技能有機融合
在整體單元設計中,“文化意識”培養元素一旦被準確挖掘,教師就可以精心設計,使得“文化意識”培養與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并具有整體性。
為使學生達到“能運用禮貌用語尋求他人的幫助”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板著臉說“Hey,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science museum?”再微笑著問:“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science museum?”所帶來的不同心理感受,這樣學生對禮儀文化的重要性理解就會非常深刻,接下來接受教師講解禮貌問路以及怎么禮貌回復的知識點時就會更加主動和積極。
三、設計范例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為例,筆者在參考教師教學用書的基礎上,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對“文化意識”培養進行單元整體設計。
(一)單元教學目標
文化意識:1.了解英國代表性建筑“倫敦眼”、著名河流泰晤士河以及特色快餐“Fish and chips”;2.培養學生在“問路”和“指路”過程中的“文明”“友善”意識;3.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懷,激發學生努力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和“講好家鄉故事”的熱情。
(二)單元教學內容分析與教學建議
A部分:
1. Let's try。教師通過圖片引出單元新詞museum、bookstore、 post office時,適當增加2—3個本地著名景點的圖片,比如筆者所在地的古井溫泉hot spring和鼓樓drum tower等,為Let's talk部分提供詞匯準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對家鄉名勝名稱用英語表達的興趣。
2. Let's learn。教師課前將本地地標性建筑和名勝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再以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地圖,這樣可鞏固學生所學地點名稱和表方位的介詞,也使學生對家鄉有更具體的了解。
B部分:
1. Let's try。此部分會呈現問路新句型,教師可對這一行為進行提前界定性質,即“需求幫助”和“給予幫助”,因為文明用語、友善待人是必要的素質,學生對后面相應的語言知識技能學習也會更加主動。
2. Let's learn。在開始Be a tour guide部分前,教師可通過課件和數據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祖國首都北京名勝的受歡迎程度,尤其是受外國游客青睞的程度,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學好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在課外開展“最佳導游”比賽,引導學生自己利用網絡、圖書館等途徑尋找介紹對象,并編制對話、開展排列等,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家鄉、了解中國,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創新意識。
3. Read and write。此部分涉及意大利餐館,教師可拓展對意大利特色美食知識的介紹,同時也可適當介紹本地特色美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閱讀訓練中,教師可提前準備適合學生水平、與本單元知識點結合緊密的中國名勝或家鄉名勝短文作為訓練素材,進一步強化本單元知識技能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
C部分:
學生學完課本內容后,可布置學生仿寫故事、表演故事,鼓勵學生將家鄉景點與美食都融入進來,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全面鞏固。
四、經驗總結
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加強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文化意識,是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文化意識”培養的單元整體設計,改善決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改善考核體系存在缺陷,避免出現“文化意識”培養的目標常常落空,或者有名無實的問題;同時,通過對“文化意識”培養的單元整體設計可促進教師自身提高文化意識,提高發現滲透于教材的文化育人點的能力,并由此促進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當然設計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去實施,在實施中不斷反思,完善設計,這就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學校要有完善的相關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章策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文化意識:實質內涵與實踐路徑[J].基礎教育課程,2019(03):49-53.
[2]吳欣.《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