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摘 ? 要: 就現狀而言,我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整體現狀并不樂觀,學生對聽力課普遍缺乏興趣,在課堂上的實際收獲比較少,教師必須加強對英語聽力教學方式的改進。將英語電影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對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英語電影 ? 大學英語 ? 聽力教學 ? 教學應用
對于當代絕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聽力是較為薄弱的一項,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聽力教學的時候都習慣于先給學生放一兩遍錄音,讓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做題,再統一核對答案。這一教學過程采用的教學形式十分單一,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師和學生之間基本處于完全無交流的狀態,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感到厭倦。把英語電影引入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可為學生創造更具真實性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習內容的生動性、趣味性,提高學生對英語聽力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注意力,有效強化教學效果。
一、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聽力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度拘泥于教材,不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導致學生在整個聽力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長此以往,英語聽力成績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最終直接打擊對英語聽力的學習信心,甚至可能引發厭學等消極情緒。英語電影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情節、震撼人心的視聽效果及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可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對聽力學習產生興趣,主動投入英語學習過程中。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語境指個體采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語言環境,只有具備適當的語境,才能幫助個體培養良好的語感,將想要表達的語言信息有效傳達出來,準確理解對方傳達的話語信息。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手段是置身于英語語言環境中,也就是生活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然而,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為學生提供接近真實的母語語境顯得尤為重要。英語電影中人物的發音往往比較標準,可為學生營造較為真實的語境,與此同時,借助電影情節的不斷推進,呈現語言運用的具體背景。英語電影中的大部分人物對話都屬于平常運用較為廣泛的交際英語,且發音十分準確,完全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為學生掌握地道的英語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的語感能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有助于增進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和培養跨文化意識
語言屬于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的基本表現形式,如同一面鏡子一樣映射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特點,如同一個窗口傳遞文化的內容。國外著名學者薩皮爾·沃爾夫提出:“語言不單單是傳遞信息的一大重要手段,同時能增強個體對客觀存在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思維模式。”聽作為語言輸入的一大重要渠道,個體開展的聽力活動可被看做一種跨文化交際過程。在英語聽力練習中,除了基本的聽力技巧以外,跨文化知識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其中,電影在這方面具備的優勢是不可忽視的。電影是一種囊括萬千的文化傳遞載體,展現英語國家的社會背景及文化特點等方方面面的狀況,將其運用到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體驗到西方文化特色、風俗習慣、基本價值觀等。例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就向人們呈現了美國長期以來的基本價值觀——個人主義及對美國夢的不懈追求,讓我們了解到美國夢實際上就是美國人所堅信的只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和奮斗就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學生在欣賞這部電影的同時,能增加對英美文化內涵的了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跨文化意識,并實現提高聽力能力的目標。
(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相關專家通過研究發現,通過聲音、圖像等多樣化的形式呈現語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言學習者的理解能力。與此同時,心理學家通過對人類記憶特點進行研究發現:單純通過視覺進行記憶的效率為27%,單純通過聽覺進行記憶的效率為16%,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進行記憶的效率為66%。以往的聽力材料往往只涉及聲音這一元素,且大部分場景的轉換都需要借助文字進行說明,聽的人極易把聽力材料和文字說明混淆,導致理解出現錯誤。英文電影實現了聲音和圖像的有效融合,使語言信息的詳盡性、完整性得到進一步增強,含義的表達更清晰明確,便于聽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授課手段較為單一
從現狀來看,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聽力教學活動時都是在語音室內,教師坐在教室前方的操作臺上,學生坐在隔離座上,教師基本無法看到學生的細節動作與表情,授課過程一般按照“播放錄音——做相關練習題——核對答案”的順序進行,課堂教學氛圍稍顯枯燥、無趣,學生偶爾走神,有時還會打瞌睡。個別教師偶爾會在課上給學生放一兩部電影,但僅僅扮演電影放映者的角色,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也沒有相關問題的設置,極少有觀看后的討論交流活動。這樣的電影放映模式毫無疑問對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并無太大作用。
(二)題型過于單一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聽力教材內容大都將測試作為主體,且這些測試題目大部分模仿的是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的考試題型,題型通常設置為新聞、短小的對話和較長的篇章等,大多數題目都是為了答題專門設計的,缺乏實踐性,和英語語境的聯系比較弱。
(三)呈現形式過于單調
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呈現形式通常為一男和一女根據材料將聽力問題直接朗讀出來,缺乏情緒上的起伏變幻,也沒有語調的抑揚頓挫,更沒有相關背景音樂的烘托。考試模式下的聽力試題往往無法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長期被動收聽只會導致厭倦情緒。
三、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選擇適當的英語電影
要確保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必須選擇最適合用于聽力教學的英語電影。在實際選擇電影時應考慮下列幾個因素:一是語言。影片的語言必須清晰而規范,盡可能規避語速偏快、俚語較多的影片,以免影響學生對電影的理解,打擊對英語聽力的學習信心。二是主題。既然是用于課堂教學的材料,影片的主題必須積極向上,不能出現過于低俗化或帶有暴力傾向的內容,以免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三是影片的時間長度。若采用的是通篇播放的模式,則影片的時間長度應當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左右。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較為有限,教師應當盡可能采用片段播放的形式,截取一些和聽力課文相關度較大的影視片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呈現給學生。
(二)合理進行教學設計
考慮到英文電影覆蓋的內容十分廣泛,語言較為豐富,教師應按照不同的教學目的開展教學設計活動。
1.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主的教學設計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聽力課堂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聽,忽視口語,也就是說的訓練,“聽”和“說”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二者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聽”屬于語言的輸入,“說”屬于語言的輸出,外語教學必須堅持聽說并重的原則,若僅僅重視輸入而未考慮輸出,則學生學到的知識無法得到有效內化。很多英語電影中都有著牽動人心的故事情節,會讓學生產生深刻的感受,并激發內心的各種想法,產生表達的欲望。此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口語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探討、課堂提問等,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其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表達。
2.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的教學設計
當今英語考試改革的一大重要內容是引入視頻,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機考。在四六級機考中,語法、聽力、寫作等都和視頻材料有著較強的關聯,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必須結合電影的特點設置針對性的題目。比如,可結合影片的故事情節及主題,設計一些傳統的簡答或者單選題;也可選擇一些含有重點詞匯的片段設計填空題;截取一些經典的對話讓學生進行配音練習或者英漢互譯訓練等。
(三)總結練習
觀看完一部電影,教師應當及時對其內容加以總結,確保學生對電影內容及包含的重點知識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認識。諸多較為經典的英語電影都有能揭示主題的、動聽的歌曲,教師可在課后為學生播放幾遍主題歌曲,增進學生對電影主題的理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聽力得到有效鍛煉。此外,影片觀看結束以后,教師還可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分享,并讓學生積極表達出觀影感受,不但能激起學生的思考,而且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師生情感紐帶。
四、結語
英語電影對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注重英語電影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英語電影;其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包括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的教學設計;最后,教師要加強課后總結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李玉玲.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芻探[J].成才之路,2020(29):14-15.
[2]陳燕,張琳.“互聯網+”背景下以英文經典電影為載體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6(03):30-33.
[3]馮川源.論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A].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成都翻譯協會、《科教興國叢書》編委會.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九卷)[C].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2020:3.
[4]王敏.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語境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20(07):103-105.
[5]劉芳.英文電影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20(02):68+70.
[6]望麗.試論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23):282.
[7]徐洵.論英文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