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娜
【內容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要明確驅動教學法的內涵,深入認識任務驅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置預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巧設課中任務,激發學生探究熱情;設計課后任務,強化知識的鞏固。教師要采取引導學生運用多元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引導,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
【關鍵詞】初中數學 ?任務驅動 ?探究能力 ?培養
任務驅動教學是符合數學特點與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運用任務驅動法,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聽講、機械訓練的學習模式,提升數學學習效率。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思維得以解放,解除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束縛,學習目標明確,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找到問題的思路并有效解決問題。教師要充分了解任務驅動法的內涵,明確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的意義,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將數學知識點進行分解或整合,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及認知規律,將知識點設置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教師所設置的學習任務進行主動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特點及具體的任務目標,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并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務,達成任務學習目標。任務驅動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講解與灌輸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產生學習欲望,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要引導與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找到完成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并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并在任務目標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任務的設置需要具有趣味性,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動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模式下,教師要理清教學知點,并融入任務當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由淺入深,以實踐探究的形式學習,在達成每個任務的小目標后,實現整體目標的達成,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自信。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任務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也是圍繞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而開展的,整個任務完成的教程,學生擁有充分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時間,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進入學習的更深層次。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需要明確任務設計的目標,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材料的查詢,以及對材料的分析與整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對通過自主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在探究中學生各自充分發表意見,對各自提出的意見進行分析,并且受到啟發,借鑒同伴解決問題的思路使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優化,更有效,同時,在對對方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分析與實驗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最終選擇正確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三、任務驅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策略
1.設置預習任務,激發學習動力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任務時,只是籠統地讓學生閱讀教材,預習任務不具體,也缺乏具體的任務目標,學生在預習時缺乏方向的引領,缺乏針對性,預習不得要領,學習興趣得不到有效激發,缺乏學習動機。在任務驅動模式下的數學預習,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具體的預習任務,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趣味性較強的預習任務,使學生在預習中了解知識,為課堂教學探究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如在預習“三角形”一節內容前,教師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進行預習。預習任務是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進行觀察,如通過對家庭、公園、商場、超市等區域的觀察,找出與教材中同樣的三角形。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三角形的概念,歸納與總結三角形的特征,并且在課前親手制作幾個三角形,思考三條邊組成三角形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這種作業形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紙質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獲取數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預習環節,教師要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促使學生在預習中自主探究數學知識,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現,學生就會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將課本理論聯系起來,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2.巧設課中任務,激發探究熱情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與認知規律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探究中解決問題。任務驅動法是以學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中心,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明確任務目標,激發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為了增強任務的趣味性,開展了評選“小理財家”的活動:春日暖陽高照,旅游團一行48人到祖國某湖區參觀。在乘船游覽湖面全景時,實習導游到相關部門詢問船只租金情況:大船每只限載5人,租金是50元,小船限載3人,租金是30元,如果你是這個旅游團中的一員,你能為導游出個主意,怎樣租船最劃算嗎?教師組織學生小組互動探究,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并得出正確答案。很多學生善于表現,榮譽感很強,為了獲取“小理財家”的稱號,他們積極動腦思考。有的小組學生思維活躍,踴躍舉手,展示自己小組的設計方案。在匯報成果這一環節,同學們展示設計方案,并把自己設計的理由說得清晰條理。這說明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方向明確了,學生的思維就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發散性思維也得到有效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合作互動的空間,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習效率。再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教師放手讓學生探究,讓學生運用吸管、塑料棒等進行操作,隨意組合三角形,并且在操作中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邊長,找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和三個角的關系。學生在探究中親自動手觀察,加深了對知識的體驗,在直觀的操作環境中,使知識由抽象變為直觀,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也品嘗到了探究學習成功的喜悅。
3.以任務目標為引導,促進學生合作互動
任務驅動法可以有效落實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在任務目標的指引下,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任務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達成目標。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與樂趣。
例如,在學習“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習題。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二元一次方程組有哪些特點?并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二元一次方程組有兩個未知數,以前我們學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們能否借助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呢?怎么轉化成一個未知數來解?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生閱讀課本,查閱相關資料,最后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消元”,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再讓小組說說消元的思路與過程,可見,任務驅動教學法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避免了教師說教式教學擠占學生自主探究空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獲得了成就感。再如,在學習有理數時,教師引入數軸的概念,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教師出示一組有理數,讓學生探究怎樣把這些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學生首先劃出數軸,并把有理數表示出來,通過探究理解和鞏固了數形結合思想,充分認識到數軸可以將數字直觀化,有助于分析數學問題。因而對數軸產生了興趣,加深了對數軸的認識。
在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通過評價反饋,促進學生對任務完成過程的反思,對于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積極表現,教師要給予充分鼓勵。教師的評價不要只局限于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評出具體的分數,而是要總結歸納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找出最佳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上述一元一次方程組關于選擇代入消元法還是加減消元法的問題,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未知數系數的觀察,在加減消元時,要弄清未知數系數的符號,避免發生錯誤。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組織小組成員的自評、互評活動。讓學生注意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應該如何避免錯誤的出現。教師要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自主、小組互評情況,綜合起來,對學生做出更客觀合理的評價,讓學生探索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路徑,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4.設計課后任務,強化知識的鞏固
課后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后任務驅動教學的開展,要設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任務內容,讓學生在直觀任務情境中理解知識與、鞏固知識與應用知識。
例如,“三角形”一課教學結束后,課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思考,為什么現實中的一些物品,如賽車車架等都要設計成三角形,這些物體對于三角形三邊的長度及度數有什么具體要求,并再制作三角形進行探究。學生課后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形式,在學習中密切協作配合,讓他們主動觀察,搜集相關資料,親自測量,動手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應用,將課本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加深了學生的認知,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與應用。
結語
任務教學法是適合學生認知特點與初中數學教學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任務內容,將數學知識點融入知識完成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內化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蘇姿. 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2):139.
[2] 王玉金、孔祥巖. 基于任務驅動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學科教育與教學,2018(7):37-42.
[3] 秦曉麗.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 職業,2013(24):75-76.
[4] 胡蘇姿. 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06):139.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