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立勤
摘 要:基于校本培訓制度創新視角,剖析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嘉興市秀水中等專業學校為例,深入分析校本培訓制度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依據,并從依據整體規劃促進目標化的教師專業發展、依據頂層設計促進系統化的教師專業發展、依據靈活需求促進個性化的教師專業發展等三方面研究校本培訓制度創新的具體實踐,為促進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中職教育;校本培訓
師資隊伍建設是促進中職學校教育發展的關鍵。在經濟持續發展背景下,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是中職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取決于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學生可能文化基礎稍薄弱,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欠佳,迫切需要提升中職教育的辦學質量。因此,中職學校急需培養具有良好教學、科研及教育水平的教師隊伍,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沙掷m發展。同時,中職學校知名度與社會認可度的提升,也需要大批在教學科研及學生德育工作中具有良好聲譽教師的支撐。
通常,中職學校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時較多關注專業知識更新和教學能力提升,多采用集體培訓形式,但存在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弊端。因此,立足校本培訓,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機制和培養制度,成為推動中職學校發展的現實需求。然而,如何結合中職學校實際,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制度,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2 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研究述評
在職業教育中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手段和方法,通常集中在兩個層次:一是從群體入手考慮教師專業發展,如教師的入職和在職培訓,教師的校本培訓,教師工作后的繼續教育等;二是從教師個體入手進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如課后中的教學反思。針對群體的教師專業發展,學者提出了六種方法以提升培訓質量,如對中職學校關于教師的考評體系進行改革、讓任課教師到生產一線熟悉實踐操作、適當比例的出國訪學機會、企業與學校聯合培訓、中職學校自身制定合理的培訓機制、傳幫帶形式的校本培訓等。針對個體的教師專業發展,大多借鑒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技能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向成熟高效的教學狀態轉變。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課前的教學設計,課中的教學氛圍、學生聽課情況和互動交流,課后的教學效果反饋等進行自我審視的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教學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處于學校的大環境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也必然與學校培訓的組織、制度等方面密切相關。學校制度建設是將成功教學經驗固定下來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包含學校培訓制度、校內團隊合作以及教師個性化需求的教師專業發展綜合框架就極為必要,可從三方面做起:一是制定綜合框架的決策務必具有前瞻性、科學合理;二是教師專業發展與從學校常規的教學活動和制度相匹配;三是審視已有制度,不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適當調整。在教師專業發展模式轉型的過程中,學校決策者可塑造教學團隊相互合作、追求卓越的氛圍,進行學校的文化建設;可消除教師間的職稱等級約束,以專業為基礎發揮集體優勢;加強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溝通交流,能夠積極主動嘗試科學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通過對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研究的分析得知,學校制度建設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對學校制度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建構教師專業發展制度等進行理論層次的闡述,較少涉及促進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也缺少生動的具體案例加以說明以驗證可行性。
3 校本培訓制度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依據
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言,中職學校制度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制度通常有宏觀、中觀和微觀之分。本文以筆者所在的嘉興市秀水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從學校制度的微觀層面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創新和實踐深入研究,并基于校本培訓創新內部管理機制。
隨著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校本培訓模式逐漸受到重視。傳統的對教師進行理論指導的培訓模式,多依賴于校外機構和專家;而校本培訓模式可根據我校真實教學情境在教師合作與反思中完成,且教師能夠在培訓過程中獲得自身專業發展所需的知識,因此更具先進性與合理性,在我校推行具有可行性。目前,我校基于校本培訓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多為教師自發或由學校提供培訓機會。若能將此模式以制度形式加以規范,并成為學校制度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既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氛圍,又可加強過程管理將校本培訓落到實處。
4 校本培訓制度創新的實踐探索
4.1 依據整體規劃促進目標化的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培訓應將教師職業規劃與我校的中長期規劃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化。具體實踐如下:一是發展性目標,以筆者所授《管理學原理》課程為例,可通過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學日志等規范教學文件,借助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豐富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高。二是特色性目標,使教師深入了解我校特色,如科教興國理念,愛心平民學校的辦校宗旨、政策文本、戰略規劃等,利于教師融入工作環境。三是激勵性目標,將校本培訓與我校的職稱晉升和評獎評優掛鉤,調動教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確保培訓工作質量。
4.2 依據頂層設計促進系統化的教師專業發展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統化,需要校本培訓具備完善的組織機構、經驗豐富的培訓師資和科學的考核方法。具體實踐如下:一是我??稍O立如教師發展中心的專門組織機構,進行統籌規劃、設計和組織校本培訓工作,從而將教學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師教學實踐,以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二是壯大校本培訓的師資隊伍,如我校的校級領導,可在新教師入職時從學校文化特色、辦校宗旨、歷史變遷等方面舉辦專場培訓,有利于教學特色和育人理念的傳承;校辦、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新教師入職時也需要將各部門的分工進行講解,使教師全面了解我校的運行機制;由教學競賽獲獎的教師組建指導團隊,將其豐富教學經驗在全校宣傳,讓其現場聽課點評并指出任課教師需進一步改善的注意事項,快速提升教師教學效果。三是校本培訓考核方法多樣化,我校的單一課程可通過培訓前出勤簽到、培訓中參與及問答、培訓后效果測試等綜合考查,校本培訓階段需修完規定課時和學分,才能取得培訓結業證書。
4.3 依據靈活需求促進個性化的教師專業發展
通過豐富校本培訓的授課內容和培訓方法并進行特色化結合,以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具體實踐如下:一是設置師德師風、校史校情、教育教學等模塊,豐富校本培訓授課內容;師德師風,作為中職教師要堅定政治方向、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誠實守信,做到育人先育己;校史校情,使教師深入了解我校的歷史變遷和愛心平民學校的辦校宗旨,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傳承辦學特色;教育教學是重中之重,將校本培訓中的教學設計、課堂組織、作業測試等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是任課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有益途徑。二是校本培訓方法多樣化,我校主要以專題講座集中培訓為主,也可通過專業內教學討論、智慧樹或超星等在線平臺自學、校級教學競賽觀摩學習等拓展培訓手段。三是進行特色化結合,我??梢幎ū匦拚n程,但選修課程由教師自主選擇;專題講座以理論授課形式進行,但增添更具趣味性的實操環節;除線下培訓外,還可通過網絡平臺拓展線上培訓資源;校內雖是我校校本培訓的主場所,但也可通過校外拓展訓練增進教師間熟悉度,為教學科研合作奠定基礎。
5 結語
本文基于促進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視角,剖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制度的建設過程,并以嘉興市秀水中等專業學校為例,深入分析校本培訓制度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依據,并從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和個性需求等三方面入手研究校本培訓制度創新的具體實踐,為促進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性建議。
參考文獻
[1]于萬成,王玲玲,馬三軍,等.搞好中職教師培訓的六種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7):28-29.
[2]周琳,呂曄.反思性教學: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J].職業教育研究,2007,(06):56-57.
[3]崔允漷,柯政.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周成海.教師專業發展范式轉移及其在學校管理層面的應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9):36-39.